放射性食管炎是胸部、头颈部及食管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疗时,因放射线引起的食管损伤。在照射野内正常食管黏膜发生充血、水肿、糜烂或炎性渗出性改变,可合并感染。临床上常表现为吞咽困难伴疼痛、胸骨后异物感及烧灼感且进食后加重,是头颈部及胸部放疗的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发生放射性食管炎患者常因疼痛而惧怕进食水,轻者引起机体的营养摄取不足,重者导致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在降低治疗效果的同时,更可影响患者的预后。
放射性食管炎发病机制是由于对胸部、食管、头颈部的恶性肿瘤进行放射治疗,放射线对食管黏膜损伤,从而发生放射性食管炎。放疗和化疗同时进行时,食管损伤会更严重。
其对食管黏膜的作用能够造成炎症信号通路被激活,导致分泌大量炎症介质,并引起局部组织充血、水肿及损伤。放射线还能够通过电离作用产生氧自由基,并造成组织发生氧化反应,从而引起食管损伤。
可引起机体白细胞减少,机体免疫力减低,从而引起食管感染,出现食管炎。且放疗会致纤维化,导致管腔变细、狭窄,甚至出现梗阻。
食管照射长度>10cm;食管V50(食管受到50Gy照射的体积占食管总体积的百分比)>35%;平均照射剂量>30Gy。
相较于序贯放疗,同期放疗患者2年生存率提高10%。但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增加了约5倍,同期放疗中约有21%患者因重度放射性食管炎而终止治疗。
如有机硫代磷酸酯一氨磷汀。
年龄是>Ⅱ级的放射性食管炎独立预测因素,70岁以上患者较年轻患者≥3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
放疗前体重下降>5%的患者在放疗中发生急性放射性食管炎风险明显增加。
国外资料显示,食管癌放疗患者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54.5%~100%,肺癌放疗患者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约60%。纵隔淋巴瘤及因肿瘤压迫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患者,接受放射治疗时或既往接受放射治疗者,几乎都可以发生放射性食管炎。
食管癌、纵隔淋巴瘤及因肿瘤压迫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患者,接受放射治疗时或既往接受放射治疗者,几乎都可以发生放射性食管炎。
放射性食管炎的典型症状是吞咽困难、吞咽痛和胸骨后痛、烧灼感等症状,还可能会出现出现恶心、呕吐、发热、疲倦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以出现食管穿孔或食管气管瘘等严重并发症。
放疗后1~2周由于食管黏膜充血、水肿,主要表现可出现吞咽困难、吞咽痛和胸骨后痛等症状。慢性损害见于放疗后4~8个月,食管壁形成溃疡、瘘管和狭窄,放射性食管炎患者呈进行性吞咽困难、吞咽痛。
50%~70%接受辐射的放射性食管炎患者在数分钟之内出现恶心、呕吐、胸痛、发热、疲倦等症状,称为前驱综合征,症状一般在停止放疗后24~48小时内自行缓解。
是最严重的胃肠道急症之一,据报道其病死率为10%~46%。预后取决于致病原因、受伤部位、食管的基础病变以及受伤后开始治疗的时间。患者常有上腹部的肌紧张、吞咽困难、吞咽时疼痛、呼吸困难、呕血、发绀。胸部听诊可闻及纵隔气肿的捻发音即Hamman征。随着炎症的进展,还可出现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及发热。如不及时治疗,进一步可出现败血症及休克。
是食管癌的肿瘤组织突破了食管全层,并且侵袭到相邻的气管以后形成的一种瘘口。食管气管瘘一旦形成,病人在进饮食的时候,食物很容易通过瘘口进入到气管,病人就会出现吞咽呛咳,可诱发吸入性肺炎。因此,食管气管瘘一旦确诊,病人在没有给予相应处理的时候,需要禁食。
发现放疗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吞咽痛和胸骨后痛等症状,高度怀疑放疗性食管炎时,应及时到肿瘤科或消化科进行就诊,通过实验室检查、食管吞钡检查、胃镜检查结合具体的临床表现及放疗病史,可以做出诊断,但本病要与食管恶性肿瘤、化脓性食管炎、食管结核、真菌性食管炎、病毒性食管炎相鉴别。
免疫力低下者或者癌症患者,进行放疗治疗时,可以进行定期体检,一旦体检中发现食管炎的体征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发现放疗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吞咽痛和胸骨后隐痛等症状,高度怀疑放疗性食管炎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放疗性食管炎的患者,若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以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时,应立即就医。
此病多是癌症放疗患者,优先考虑去肿瘤科就诊。
部分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反酸等,可到消化科就诊。
吞咽痛以及吞咽困难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吞咽困难、吞咽痛和胸骨后隐痛等)
是否患有癌症?
目前或者既往有无做放疗治疗?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可以发现白细胞计数是否降低。
食管钡餐检查可见食管是否出现异常蠕动或狭窄。
胃镜检查可见不同时期的食管炎表现,通过内镜下食管组织取检,可估计食管炎的程度及排除肿瘤和其他病。
典型放疗性食管炎症状,如吞咽困难、吞咽痛和胸骨后隐痛等。
有放疗病史或者目前正在接受放疗治疗的患者。
实验室检查、食管钡餐造影或者胃镜检查结果,有食管炎表现者。血常规常提示白细胞计数降低。食管钡餐检查可见蠕动波减弱、食管溃疡等,晚期则可见食管狭窄、食管穿孔和食管气管瘘,食管镜检查可窥见不同时期的食管炎表现。
主要治疗病因,消除诱因,根据病人的原发病以及食管镜等相关检查结果选择药物,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了解放射性食管炎存在的原因并及时消除,由于接受放疗引起食管炎的患者,在必要时暂停照射或延长疗程间歇。
如果反酸明显,特别是夜间睡觉时,可将床头抬高,来防止胃内容物的反流。
如硫糖铝等黏膜保护剂,预防和治疗食管黏膜损伤,保护食管黏膜,促进组织修复和溃疡愈合。
此类药物同样能抑制胃酸分泌,从而减轻酸对食管黏膜的损伤。目前常用的此类药物包括甲氰咪胍、法莫替丁、呋硫硝胺。如果患者服用常规剂量不能改善症状时,可遵医嘱适当增加服用剂量。
临床中常用的此类药物包括奥美拉唑、艾司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以及兰索拉唑,具有效果稳定和安全性高的优势。
可抑制炎症,减轻水肿,常用药有庆大霉素。
麻醉剂具有一定抗炎杀菌作用,能减轻局部疼痛,常用药有利多卡因。
激素类药物早期可减少炎症部位充血,抑制炎性介质的产生和释放,促进受损组织修复,常用药有地塞米松。
维生素B12可促进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和修复,加速创面愈合。
可降低急性期放射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和晚期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
能显著降低并发严重食管炎和肺炎的风险。
对药物治疗无效的食管瘢痕狭窄,可用食管扩张术。
止吐、抑酸、预防感染。对于疑有食管穿孔的患者,需禁食、输液、抗感染。
放射性食管炎的患者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或者是放射治疗结束后,大部分患者能够减轻或消除食管炎症状、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但放疗性食管炎治疗结束后,需要追踪随访。
放射性食管炎可治愈,一般放疗结束后患者症状可以有明显缓解。
放疗性食管炎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放疗性食管炎治疗结束后,应该追踪随访。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或完全消失,食管镜检查无异常,才说明治疗有效或患者已治愈。
放射性食管炎患者的饮食调理以促进患者恢复,减轻症状,合理、均衡的分配各种营养物质。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进食酸性食物,饮食尽量以清淡、易消化、细软为主。
禁忌辛辣食物,这类食物刺激性太大,会进一步趋向损害食道。因此,需要避免辣椒、香料、咖喱等刺激性食物。
避免进食促进胃酸分泌的食物,因为胃酸可进一步侵蚀食道。如玉米、扁豆、橄榄、西红柿、柠檬、柑橘类水果、葡萄干、蓝莓、牛奶、酸奶、奶酪、黄油以及所有红色动物的内脏等。
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细软为主,不吃油腻食物,以免刺激胆汁分泌增多,胃排空延迟,加重反流和病情。
患者的护理以促进患者症状减轻并消退,保证愉悦心情,还需避免发生感染或在感染发生时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等,可用来缓解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症状。
患者在应用促动力剂、制酸剂、黏膜保护剂等药物时,应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并正确服用。
复诊时,若患者仍有吞咽疼痛或者吞咽困难,可予以复查胃镜。
放射性食管炎目前没尚无有效预防措施,应严格掌握免放射疗法的应用,注意预防感染,合理膳食,保护食管。
接受大剂量放疗患者,尤其是食管癌和肺癌患者放射治疗后,极易产生放射性食管炎,因此,头胸部放射治疗患者可考虑使用黏膜保护剂,减轻放射损伤以及改善病程。
去除致病因素,暂停或减少放射治疗及检查。
接受放疗的患者,应该保持口腔清洁,饭后漱口。
夜间反流烧心症状严重者睡觉时,可将床头抬高来防止胃内容物的反流。另外,尽量避免容易造成腹内压增加的一系列因素,如站立时过度弯腰、穿紧身裤等。
4124点赞
[1]徐燮渊,俞受程,曾逖闻等.现代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727.
[2]龚黎燕,马胜林.放射性食管损伤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3):4164-4167.
[3]谢友琴,王高仁.放射性食管炎及其治疗相关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8,25(11):1406-140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