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泡微石症是一种罕见的以钙磷酸盐沉积于肺泡,形成肺泡内多发细小钙化为病理特征、逐步侵犯肺脏的一种慢性疾病。肺泡微结石症大多以家族发病为主,目前认为其发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所致。肺泡微结石症患者早期往往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多数患者是因体检影像学异常就诊后被确诊。
目前肺泡微结石症的病因及病理机制还不是很清楚,一般认为与遗传有关,也可能与环境因素有关系。
目前认为病因与SLC34A2基因突变有关,而在我国主要为该基因中第8个外显子纯合子突变所致。基因突变可能会使磷酸盐的转运出现异常,肺泡内磷酸盐水平增高并与钙形成复合物,形成片状结晶沉积于肺泡壁,从而导致肺泡微石症发生。
肺泡微石症多有家族遗传史,父母亲为近亲结婚者,其子女容易发生该病。研究显示,环境因素会影响肺泡微石症的发生,如粉尘、香烟烟雾、花粉等,可能是环境因素与基因突变相互作用引起的。
从确定命名至今,世界范围内共报道的肺泡微石症患者仅有1000多例,其中欧洲患者占42.7%,亚洲患者占40.6%,日本、土耳其和印度是亚洲肺泡微结石症患者的主要来源国,我国截至目前报道的病例约为50例,35%~50%的患者为家族发病。肺泡微石症大多以家族发病为主,目前认为其发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所致,男女发病并无明显差异。在散发的肺泡微石症患者中,男性发病率稍高于女性。肺泡微石症可在任何年龄发病,多数患者的发病年龄为20~30岁,35.8%的肺泡微石症患者在20岁前被确诊,88.2%的患者在50岁前被确诊,但也有新生儿或80岁后被确诊的病例。
肺泡微结石症好发于有家族史的人群,散发时好发于20~30岁的男性。长期吸烟人群、长期被动吸烟者、父母为近亲结婚者,也会增加患病的风险及几率。
肺泡微结石症患者早期无明显表现,后逐渐出现肺部表现,如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还可出现肺外表现,严重者可引起呼吸衰竭、肺心病。
随着疾病的进展,肺泡微结石症患者逐渐出现反复干咳、呼吸困难等症状,部分伴有胸痛、发绀、咯血等症状,可以咳出鱼子状微结石。呼吸困难多表现为活动后出现喘气,呼吸短促,咳嗽呈轻度至重度,可以呈阵发性、持续性,咳白色稀痰。胸痛程度可从轻度至重度,与呼吸相关,呼气或者吸气时疼痛加剧。全身表现为乏力、虚弱、纳差等,合并感染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咳黄色浓痰,呼吸道症状明显加重,甚至出现发绀、肺部啰音等体征,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长期缺氧会出现杵状指。
磷酸钙盐沉积在肺外组织,会导致患者出现肺外表现,沉积于男性外生殖器可引起睾丸萎缩、输精管阻塞以及不育等。
肺泡微石症由于肺泡内有结石沉积,会影响肺泡膜的弥散面积,再加上结石可以压迫供应肺泡的血管,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产生低氧血症,可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衰竭。若合并感染,还会增加机体耗氧量,导致肺泡氧分压下降,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
当肺泡内充满细小结石,血管床受压,逐渐减少,可导致肺泡壁及间质逐渐纤维化,气道、血管闭塞。再加上由于肺部反复感染,肺动脉压力逐渐增高,肺血管阻力增加,右心肥厚出现心衰,肺泡腔可见心衰细胞和含铁血黄素。
如患者有家族遗传史,则应定期体检,排除该疾病。患者有肺部表现,如反复干咳、呼吸困难,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一般根据病史,结合胸部X线拍片可确诊为肺泡微石症。
当患者出现反复干咳、呼吸困难等症状,伴或不伴有胸痛、发绀、咯血,应立即就医。
体检胸片结果提示肺部有结节等异常情况,应当及时就医。
咳出鱼子状微结石,应当及时就医。
如出现剧烈胸痛、意识模糊、呼吸困难、发绀等情况,应当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呼吸内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剧烈胸痛、意识模糊、呼吸困难、发绀,可到急诊科就医。
不适症状什么时候出现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呼吸困难、干咳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发热、胸痛、咯血等症状)
是否有长期吸烟史?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如有无肺泡微结石症的家族史)
通过肺部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肺内是否有结节,同时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也可发现肺内钙化情况。一般经胸片检查后发现双肺弥漫高密度小结节病例,需行CT检查进一步评估。双肺弥漫细小钙化结节,中下肺野明显。
该疾病早期肺功能没有异常改变,疾病发展后会逐渐出现肺功能的改变,该项检测目的是检测患者肺脏的呼吸功能,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肺泡微结石症患者的肺功能损害常以弥散功能异常为主,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后期可发展为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
由于肺泡微结石症患者胸部CT存在典型病变,因此在临床上往往仅根据影像学即可诊断,经气管镜下或经胸壁穿刺肺活检仅被应用于不具有典型影像学表现的可疑肺泡微石症患者,属于有创检查。
骨核素闪烁显像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以评估肺组织对钙磷盐的吸收情况,可以用于早期的筛查和评估预后。其特异性检查表现为肺部摄取99mTc二磷酸盐增高。
肺泡微石症的家族史,有典型肺部CT表现,也可有磷酸盐浸润肺外组织的表现,如浸润睾丸造成的不育等。
肺组织病理活检是确诊肺泡微结石症的金标准,肺泡微结石症患者肺组织光镜下可见到肺泡内钙球体形成,肺泡壁轻度纤维化,电镜下可见到具有同心圆层状钙化结构,这是诊断该病的特征性病理学依据。
粟粒性肺结核临床症状明显,有低热、盗汗、消瘦、乏力等,抗结核治疗有效,胸部CT有典型的“白描征”和“火焰征”表现,而肺泡微结石症无此征。肺泡微结石症有咳出结石的病史,且有该疾病的家族史,最终可通过肺组织活检病理鉴别。
儿童发病,早期表现为双肺广泛的小斑点状阴影,以肺门及双侧中下肺野为著,无胸膜下聚积,阴影可吸收。其特异性表现为缺铁性贫血及胃液内可检测出含铁血黄素细胞,肺泡微石症则无含铁血黄素细胞。
有硅尘接触史,肺内结节大小不等,可见纤维网状结构,晚期可见出现融合性矽结节。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弥漫小结节,双上肺为主,晚期可融合成大小不等团块伴纤维化,病变外形及分布与肺泡微石症明显不同,结合病史有助于二者鉴别。
细支气管肺泡癌弥漫结节型与肺泡微结石症影像学相近,为双肺分布的粟粒性结节,但是没有明显钙化。
目前为止,肺泡微结石症仍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手段,临床上主要是有感染时采取抗感染和对症支持治疗,缺氧时进行氧疗等。
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的活性,阻止细菌DNA的合成和复制而导致细菌死亡。β-内酰胺类药物,如哌拉西林等,通过抑制细胞壁粘蛋白合成酶,从而阻碍细胞壁粘蛋白的合成,导致细菌细胞壁缺陷、细胞膨胀和裂解,适用于肺泡微结石症合并细菌感染的患者。
常用药物有可待因和右美沙芬等,这些药物是中枢神经抑制药,通过控制咳嗽中枢来达到止咳的目的。可待因适用于剧烈干咳者,注意可待因具有成瘾性,避免反复使用,以免成瘾,右美沙芬是非成瘾性的药物。两种药物都不宜用于痰液多、黏稠的患者。
常用药物有氨溴索、盐酸溴己新和乙酰半胱氨酸等,可以降低痰液的粘稠度,使痰液容易咳出。
常用药物有沙丁胺醇、特布他林、氨茶碱和异丙托溴铵等,这些药物通过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的β受体、M受体等发挥作用,可以解除支气管的痉挛,使呼吸通畅,适用于气促明显的患者。
常用药物是依替膦酸钠,该药物可以抑制羟磷灰石形成微晶体,抑制晶体形成和骨矿化的作用,可改善肺泡微结石症患者肺功能。但该药具体疗效尚未得到充分证实,药物可引起的骨折、佝偻病、下颌骨坏死等副作用。
糖皮质激素除在急性期可减轻肺水肿外,无法延缓疾病进展。
肺泡微结石症一般无需手术治疗,若气胸同时伴大疱生成,则首选开胸手术治疗。
对终末期肺泡微结石症患者,肺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对右心衰及严重呼吸衰竭的病例依然有效,但对于肺移植时机的选择仍没有统一标准。目前相关报道较少,长期预后未知。
目前由于肺泡微石症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因此,肺泡微结石症患者的长期预后较差,但该病发展缓慢,可以长期无症状。
肺泡微石症不能治愈。
34.1%~42.9%的患者在被确诊后10~49年内死亡,平均死亡年龄为46.2岁。
肺泡微结石症患者在饮食上注意加强营养,补充维生素和纤维素,提高自身免疫力,同时禁忌吸烟,香烟的烟雾会加重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增加患者肺部感染的风险,不利于疾病预后。
肺泡微石症的护理主要是营养支持、吸氧护理、心理干预、吸痰拍背等,如需手术,需做术前准备,术后注意伤口护理。
由于肺移植术后移植肺去神经化,可引起咳嗽功能抑制,因此,术后患者应多进行深呼吸,或者采取吹气球的方式促进肺复张。
患者需要进行运动和呼吸肌训练,上肢功能锻炼可以增加前臂运动能力,减少通气需求。下肢功能锻炼包括踩单车锻炼、原地踏步锻炼、行走锻炼等。
加强无菌观念,避免口腔定植菌进入呼吸道引起感染,正确吸痰,适时吸痰,家属可予翻身、拍背帮助患者排痰,必要时予雾化治疗。
要注意引流管是否通畅,有无反折,有无渗血渗液,注意引流管护理。
肺泡微石症没有有效的治疗方式,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家属要及时帮助患者消除顾虑与担忧,促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
患者在服用药物期间应该遵医嘱到医院复查,要复查血钙磷水平、胸片或者肺部CT等,复查间隔时间依疾病情况而定。服用依替膦酸钠期间需要注意不良反应,若岀现骨痛、腹泻、皮疹、皮肤瘙痒等时,应及时停药,并到医院就诊。
目前,肺泡微结石症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因此重点在于预防。其发病主要是与遗传因素以及环境因素有关。因此,要针对这两种因素采取预防措施。
定期体检,胸片或CT是发现该病的主要手段。
无论是健康人群还是有肺泡微结石症家族史人群,都应该避免或减少粉尘、花粉、烟雾吸入,避免主动和被动吸烟,以免加造成肺部损害。
对于有肺泡微石症家族史的人群,尚未发现患有肺泡微结石症的人群应当定期体检,复查胸片,适当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对于已经确诊肺泡微石症的患者,一方面要避免吸入粉尘,戒烟,另一方面要合理运动,保持呼吸肌肉和肢体力量,注意康复治疗。出现症状时对症支持治疗,提高生存质量,出现低氧或呼吸衰竭时应注意氧疗,避免肺动脉高压及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达到稳定病情的目的。
4039点赞
[1]罗凌,赵媛,韦彩周等.肺泡微结石症的临床诊治和文献复习[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7,10(10):957-960.
[2]黄文娟,汪慧英.肺泡微结石症的诊治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0(10):1480-1483.
[3]李树林,傅应云.肺泡微石症的发病机制与诊治研究进展[J].内科,2019,14(5):567-569,605.
[4]彭子衡,周大鹏.肺泡微石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8,31(10):1110-1114.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