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黄病是尿黑酸症是一种因缺乏尿黑酸(HGA)氧化酶而引起的罕见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主要累及脊柱、髋、膝和肩。皮肤色素沉着,以颊、前额、腋部和外生殖器处明显,呈淡灰色、淡青色、淡黑色。黏膜、巩膜、软骨等均可出现色素沉着。本病没有特殊治疗,可对症治疗和控制病情缓慢进行。
褐黄病的主要病因是缺乏尿黑酸氧化酶,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男女均可发病,好发于有家族史或近亲结婚的人群。
这种酶的缺乏引起结缔组织中尿黑酸的沉积,包括巩膜、角膜、关节软骨、椎间盘、肌腱和韧带。沉积的尿黑酸可发生氧化,并聚合为类似黑色素的物质,引起结缔组织特征性的色素沉着。也有人认为,尿黑酸或其氧化形式苯醌与结缔组织结合,因此改变了结缔组织的结构。
褐黄病为少见病,人群发病率为1/200000~1/250000。临床以男性患者多见,并症状较重,男女发病率为2:1,通常于20~40岁发病。
褐黄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好发于具有家族史、近亲结婚的人。
褐黄病多在婴儿或儿童期发病,婴儿、儿童期发病,30~40岁后出现皮肤色素沉着。随年龄增长,出现关节症状,脊柱、膝、肩、髋等出现强直,影响活动。儿童期除黑尿外,无自觉症状。
在婴儿,褐黄病可能因尿布中的尿暴露于空气而变黑被偶然发现。一些患者在20~30岁时出现外耳和巩膜的色素沉着。皮肤色素沉着,以颊,前额、腋部和外生殖器处明显,呈淡灰色、淡青色、淡黑色。黏膜、巩膜、软骨等均可出现色素沉着。
骨骼肌肉的表现被称为褐黄病性关节病,是黑尿酸症最常见的临床特征。褐黄病性关节病典型表现为髋关节、膝关节、肩关节或脊柱的疼痛和活动受限。
儿童期除黑尿外,无自觉症状。
褐黄病性关节病通常出现于40岁以后,逐渐进展至老年时成为完全残疾。
关节受累可疼痛,耳小骨受累可造成耳聋。
如皮肤呈淡灰、淡青、蓝灰、淡褐或淡黑色等色素沉着,或出现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应及时就医,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尿生化检查、X线检查、尿黑酸特殊检查等,明确是否为褐黄病。临床上褐黄病还应与太田痣进行鉴别。
如皮肤呈淡灰、淡青、蓝灰、淡褐或淡黑色等色素沉着,或出现髋关节、膝关节、肩关节或脊柱的疼痛和活动受限,应及时就医。
患者可就诊于皮肤性病科、骨科。
有哪些既往病史?
发病到现在多久了?
家人及亲属有没有类似的疾病?
曾经到别的医院就诊过吗?有没有接受过什么治疗?疗效如何?
对什么药物和其他过敏吗?
注意观察患者的皮损位置、大小、颜色、形状、性质等。如皮肤损害的特点符合此病的临床表现的特点,即可进行进一步的诊断。
将尿液碱化或静置后,加入碱性化学试剂,观察其颜色变化,对诊断本病有重要价值。
褐黄病典型的X线表现为广泛的椎间盘钙化。钙化首先出现于纤维环,被认为是异常结缔组织营养不良性钙化的结果。
脊柱的X线平片也典型地表现为椎间隙狭窄,进行性椎间盘骨化、正常的腰椎曲度消失、椎体骨质疏松、真空椎间盘。
长期患病者出现进行性的脊柱后凸,椎间盘间隙消失﹑椎体边缘骨桥,类似于强直性脊柱炎的韧带骨赘。
脊柱的MRI表现与X线平片表现相似,包括曲度消失﹑椎间盘狭窄、终板退行性改变。MRI也可表现为T2WI椎间盘信号消失,源于椎间盘干燥和(或)钙化。此外脊柱MRI常显示纵韧带增厚。
关节镜的发现包括暗黑色素沉着的关节软骨,游离体和滑膜增生。
HE染色切片中,真皮中色素呈棕黄色或褐黄色,皮肤褐黄病色素对硝酸银不着色,用甲苯紫及亚甲蓝染色时则呈黑色。色素颗粒可游离在组织、血管内皮细胞、汗腺分泌细胞及散在的巨噬细胞内。
本病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进行诊断。
褐黄病主要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和关节症状,脊柱、膝、肩、髋等出现强直,影响活动。儿童期除黑尿外,无自觉症状。
包括体格检查、尿黑酸检查等,尿黑酸检查出现尿液颜色改变,组织病理检查检查发现真皮中色素呈棕黄色或褐黄色,即可进行诊断。
皮损好发于前额.面颊、鼻部等颜面皮肤,为淡褐色或淡黑色斑,多对称分布。黏膜、软骨无色素改变,尿黑酸测定结果阴性,而褐黄病的尿黑酸检查结果为阳性,主要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和关节症状,即可进行鉴别。
在外周关节,褐黄病性关节病可能与骨性关节炎不易鉴别。能够提示褐黄病性关节病的发现包括较患者年龄提前的退行性改变、关节消失却又缺乏骨赘形成.明显的关节内游离体、手不受累、严重的盂肱关节受累,在没有以往创伤的骨性关节炎中不常见。褐黄病性关节病的诊断可通过尿中HGA的排泄来确定。
褐黄病目前无特效疗法,可试用大剂量维生素C以减轻结缔组织损伤和延迟关节病变,关节痛可用止痛药和物理疗法,晚期患者无有效疗法控制本病。
可采取低蛋白饮食,限制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摄入,以减少尿黑酸的排出,但需保证患儿营养。
该药物具有还原性、紫外线吸收的功能,还可以抑制尿黑酸的氧化和聚合,对于本病具有疗效。如患者患有半胱氨酸尿症、痛风、高草酸盐尿症、草酸盐沉积症、尿酸盐性肾结石、糖尿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血色病、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或地中海贫血、镰形红细胞贫血等症状慎用。
为非甾体抗炎药,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合酶-2(COX-2)的活性,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进而发挥镇痛、抗炎、解热的作用。可用于此病的关节痛。
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良好的抗炎、止痒、调节免疫的作用。对于此病的关节疼痛具有一定的效果,可注射进入关节内。
关节镜不仅用于诊断褐黄病性关节病,还对缓解症状有明显帮助,关节镜手术治疗可以减轻疼痛,恢复关节活动,关节镜手术或许不能达到持久的治疗效果,但可以作为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活动度的暂时手段,以推迟施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时间。该手术通过特殊的器具,只有微小的切口,将镜头深入关节腔内,并可以进行手术。对关节腔内的不适的地方进行切割及修补及打药,可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但是不适用于椎体部位的骨关节。
适用于严重的关节病变患者,关节置换术的目的是减轻患者疼痛,让患者的活动功能得以改善。应由专业的骨科医生行此手术,将病变的关节取下,并换上人工的关节,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并恢复患者的关节活动功能。但是,人工关节一般老化年龄为10~15年。
褐黄病的治疗效果不尽人意,目前无法治愈,可对症治疗和控制病情缓慢进行。此病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
褐黄病无法治愈。
褐黄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建议患者一个月进行复诊一次,需进行体格检查、组织学检查、尿生化检查、X线检查、尿黑酸特殊检查等。复诊前应注意遵医嘱用药。
褐黄病的患者应选择低蛋白的食物,避免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如蛋类、奶类、肉类、海鲜类、乳类等,对疾病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褐黄病的护理应注意正确用药,手术的患者应尽量避免运动,避免患处沾水,另外康复期积极进行训练,对改善疾病有帮助。
使患者了解维生素C、塞来昔布、曲安奈德等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等,并正确服用。
非手术的患者生活照常,手术的患者应尽量避免运动、避免患处沾水、康复期积极进行训练等。
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应注意避免关节保持一个姿势过久、提拉或搬推重物、过多的上下楼梯等。术后早期活动可能会出现伤口的疼痛,但不要过度担心,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大胆的进行康复训练,以获得满意的术后效果。
患者可通过每日观察皮肤皮损的变化和按时去医院进行X线检查来监测自己的病情。
胎儿时期或出生后可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可检测出患病基因,可对此病起到早期筛查的作用。
褐黄病为先天遗传性疾病,后天无法做到有效的预防。避免近亲结婚、遗传咨询、终止妊娠等措施,可能会对此病的预防起到一定的作用。
4969点赞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第2版.江苏: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425.
[2]方洪元.实用皮肤性病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500.
[3]韩廷成,祁兆建,顾荣胜,陆华,周张雷,陈大志,林济源,田敏.家族性褐黄病1例[J].中医正骨,2019,31(12):65-67+69.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