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弓形体病是由寄生在人体细胞内的弓浆虫所引起的一种疾病,为人畜共患的自然疫原性传染病,常在皮肤上出现红班、丘疹及其它各种系统症状,感染者只有一小部分出现临床症状。本病以药物治疗为主,可以治愈。
感染途径有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感染。
人体对弓形体具有先天性免疫力,感染后在组织中形成包囊,呈隐性感染而不发病。
后天感染是人通过与患病的动物接触而发病,特别是饲养猫更容易发生本病。
皮肤弓形体病的主要病因是弓形体感染,好发于频繁接触流浪动物的人群、屠宰场或养殖场的工作人员和经常吃生食或半生食的人群等。
它属医学原虫学中的晚孢子虫纲球虫目。该虫在整个生活史中可呈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囊合子5种不同形态而存在。其滋养体为香焦形或新月形、卵圆形或圆形,能感染任何哺乳动物及鸟类。猫和猫科动物为终末宿主,人可因接触患病猫而发病。
本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尤以热带、潮湿地区多见,热带地区居民皮肤试验90%为阳性。我国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省、自治区也有报道。
病原体通过患病的母亲胎盘进人胎儿血循环传给胎儿的先天性感染。
后天感染是人通过与患病的动物接触而发病,特别是饲养猫更容易发生本病。此外,吃了未熟的肉类,喝了受囊合子污染的生水,皮肤外伤或通过飞沫、蚊、蝇、虱、螨、蟑螂、输血、器官移植等皆可感染本病。
本病好发于频繁接触流浪动物、经常吃生食或半生食、居住环境卫生较差的人群以及屠宰场或养殖场的工作人员以及母亲患有本病的新生儿。
皮肤弓形体病感染只有一小部分患者可出现临床症状,多数患者病情较轻,以皮肤损害为主,病情严重者可出现组织坏死。
皮疹以瘀点和紫斑为主。
除少数严重者外,一般病情较轻,症状复杂多样。皮肤表现为头皮、手掌及足底以外部位的斑丘疹、皮下结节;亦可呈环状风团、丘疹甚至水疱,皮疹可相互融合;四肢及躯干部可呈斑疹伤寒样、猩红热样皮疹。皮损多在发病后1周出现,2周后即可消退。
妊娠4~6个月感染的机会最多,可导致流产和死胎。染病母亲所生的足月婴儿可表现为脑积水、小头畸形、小脑畸形、大脑钙质沉着、小眼球、脉络膜视网膜炎、肝脾肿大、黄疸等。
少数病人可见剥脱性皮炎和脱发。本病急性期原虫可侵犯各种组织,形成肉芽肿,导致组织发生坏死。在临床上视侵犯器官和组织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接触猫等动物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损害,如瘀点、紫斑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体格检查、弓形虫检测、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等,可对皮肤弓形体病进行诊断,临床上还应与斑疹伤寒进行鉴别。
接触猫等动物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损害,如瘀点、紫斑等症状,可出现于头皮、手掌、足底等部位,应及时就医。
本病可在皮肤性病科、感染科就诊。
哪里不舒服?
以前做过手术吗?
之前有看过其他医生吗?
在家服用过什么药物吗?
以前得过什么疾病吗?
对什么药物和其他过敏吗?
注意观察患者的皮损位置、大小、颜色、形状、性质等。
组织切片、涂片、体液用姬姆萨或瑞氏染色法可以找到弓形虫。
Sabin-Feldman染色试验用于检测弓形虫抗体,感染后的10~14天阳性,4~5周内达最高滴度。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指通过抽血进行检测,查看血中是否含有弓形虫的抗体。
将弓形虫素注入皮肤内,查看是否会出现相同的皮肤损害,阳性代表为弓形虫感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采集患者的血液、脑脊液、房水、腹水或羊水等体内液体(体液),检测其中是否有弓形体抗体(即免疫系统抵御弓形体过程中的一种产物)存在。若结果为阳性,则患者近期很可能感染过弓形体。
血液或体液显微镜检查是采集患者的血液、脑脊液、房水、腹水、羊水等体液,对其进行涂片、干燥、染色等处理后,放到光学显微镜下直接检查。若观察到弓形体或弓形体速殖子(即弓形体快速繁殖时的形态),则可以确诊弓形体感染。
根据体格检查发现的皮损特征,配合辅助检查结果,即可进行正确的诊断。
体格检查:皮肤损害为蚕豆大小口腔溃疡、皮下结节、斑疹、丘疹、水疱、出血斑、脱屑、皱裂等症状。
弓形虫检测:组织切片、涂片、体液用姬姆萨或瑞氏染色法找到弓形虫。
Sabin-Feldman染色试验:感染后的10~14天阳性,4~5周内达最高滴度。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弓形体抗体阳性。
弓形虫素皮肤试验:结果为阳性。
血液或体液显微镜检查若观察到弓形体或弓形体速殖子,则可以确诊弓形体感染。
后天获得性患者可在四肢及躯干部位出现斑疹伤寒样皮疹,开始为鲜红色,按之褪色,随时间推移,皮疹颜色可逐渐变暗。一般查到滋养体或包囊即可进行明确的鉴别诊断。
皮肤弓形体病为短期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多选择磺胺制剂,可与乙胺嘧啶进行联合使用,孕妇及耐药者可服用林可霉素等。
乙胺嘧啶和磺胺甲氧嘧啶联合应用,每个疗程1个月,间隔30天后再进行下一个疗程,可反复数个疗程。治疗中要观察血象。乙胺嘧啶有致畸作用,孕妇慎用。该药是叶酸拮抗剂,故应给予叶酸同服。
孕妇及耐药者可用,20天为一疗程。
孕妇及耐药者可用,患者对一种林可霉素过敏时有可能对其他林可霉素类也过敏,过敏者禁用。哺乳期妇女慎用。
用乙酰螺旋霉素,治疗30~60天;复方磺胺甲嗯唑,30天;乙胺嘧啶,共15天,交替循环使用,直至皮损及肿大的淋巴结消退,抗体滴度降低或转阴。
此病一般无手术治疗。
皮肤弓形体病可以治愈,一般不会对生存时间造成影响。建议一个月进行复诊一次,需进行体格检查、弓形体检测等。
皮肤弓形体病可以治愈。
此病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
建议患者一个月进行复诊一次,需进行体格检查、组织学检查等,以评估患者的病情发展及转归情况,用以调整治疗放案及用药方案。
皮肤弓形体病的的患者无需特殊的饮食调理。正常健康饮食即可,要注意饮食卫生。
日常饮食注意营养丰富、均衡即可,多补充优质蛋白,避免生冷、辛辣食物。
需注意不食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肉类及肉制品,不饮用生水,防止再经消化道感染新的弓形体。
皮肤弓形体病患者应注意保持患处干净卫生,禁止搔抓患处,注意观察自身的皮损的转归及恶化情况,并将其告知医生。此外,患者应特殊注意用药禁忌。
需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不可因皮损症状消退就自行停药,可能造成病情反复。若弓形体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可能引发新的症状,将不利于后续治疗。
注意保持患处干净卫生。禁止患者搔抓患处,抓破可能会导致继发感染。
公共场所戴口罩,尽量避免接触流浪猫、狗。
除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监测外,患者自己也应积极关注自己的病情。注意观察自身的皮损的转归及恶化情况,并将其告知医生以调整自身的治疗方案及用药方案。
高危人群可进行定期筛查,进行弓形虫检测。尽量避免接触动物、尽量避免接触动物分泌物、公共场所戴口罩、勤洗手等措施都会对皮肤弓形体病的预防起到一定的效果。
对于高危人群,如艾滋病患者、屠宰场或养殖场的工人等人群可进行定期筛查,进行弓形虫检测。
屠宰场或养殖场的工人应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餐前洗手,戴口罩、手套再进行工作,尽量避免动物分泌物,及时清洗工作服等。
禁止食用生肉及半生肉,不饮生水。
孕妇如有弓形虫感染尽量避免怀孕,治愈后进行受孕。如已怀孕,应进行相应的药物控制。还应按时做B超检测,以关注胎儿的状态。
4593点赞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第2版.江苏: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627.
[2]袁铭雅.一例猪弓形虫病的诊疗报告[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04):11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