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引发无菌性炎症为主,并累及整个关节组织的最常见的关节疾病,最终会发生关节软骨退变、断裂、缺损,甚至整个关节面的损害。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肥大、活动受限,好发于膝、髋、颈椎和腰椎等负重关节。
原发性骨性关节炎是指发病原因不明患者无遗传缺陷,没有全身代谢及内分泌异常。关节没有创伤、感染、先天性畸形等病史。多见于50岁以上肥胖型患者。常为多数关节受损,发展缓慢、预后较好,在我国原发性骨关节炎指在发病前关节无某些病变存在,如骨折、脱位、关节先天发育不良等。
继发性骨性关节炎病变常局限于单个关节,多由于关节外伤、畸形、关节发育不良等因素引起,病变进展较快,发病年龄较轻,预后较原发性关节炎差。尽管这两种类型骨性关节炎有着上述的区别,但到后期这两种类型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都基本相同。
骨关节炎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但是有几种不同理论,因此大多数学者认为骨关节炎的发病是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软骨基底部位细胞受到外界刺激后,代谢活力增强,导致调节机制的紊乱,可导致骨关节炎的发生。
关节炎症往往伴随着滑膜炎症,会引发关节内压力升高,导致酸性磷酸酶等分泌增加,使软骨受到损害。
软骨当中的水分比例逐渐减少,导致软骨逐渐发生变化,长时间的软骨变性,关节磨损加重,引发关节炎症。
营养不足会导致关节内滑液量减少,细胞增殖受到影响,使软骨损伤不容易修复,逐渐转变成关节炎。
当外界温度、湿度变化,尤其是寒冷因素会引起关节血液循环障碍,从而诱发骨关节炎。
过度的运动和劳动会导致关节软骨损伤,出现明显的充血,炎性物质渗出,从而诱发骨关节炎。
反复的关节软骨损伤会导致损伤难以修复,导致软骨逐渐发生性质变化,诱发骨关节炎。
我国有症状的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病率为8.1%,女性高于男性,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即西南地区(13.7%)和西北地区(10.8%)较高,华北地区(5.4%)和东部沿海地区(5.5%)相对较低。有症状的髋关节骨关节炎的患病率为1.1%(男性)和0.9%(女性)。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骨关节炎的发病率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骨关节炎好发于中老年人群,65岁以上的人群50%以上都患有此病。
体重的变化对膝关节关节炎的发生有影响。
本病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尤其是中年以后,人的肌肉功能逐渐减退,骨的无机物含量进行性升高。
与多种运动有关,包括马拉松运动(髋骨关节炎)、足球运动(膝和髋关节炎)等。
50岁以后的妇女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比年龄相仿的男性发生骨关节炎几率高。
骨关节炎症状变化相对缓慢,以关节局部症状为主,会表现出关节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甚至是不同程度的关节功能障碍。
早期骨关节炎患者会出现轻中度关节疼痛,关节过量活动后、受凉后疼痛加重,休息、热敷后症状缓解。疾病后期会出现关节持续疼痛、关节功能障碍。
早期患者会出现晨起关节僵硬症状,中后期活动受限出现频率的严重程度会逐渐增加,最后患病关节不能完全伸直或者弯曲。
早中期可出现关节炎症渗出导致的关节肿胀畸形,后期因软骨被破坏,可出现关节明显的畸形。
尤其是骨关节炎出现关节活动障碍的患者,容易逐渐出现关节周围的肌肉萎缩。
一般关节软骨被破坏比较严重的患者才会在活动关节时出现关节摩擦感。
多出现于严重的骨关节炎患者当中,患者关节长期活动受限,甚至不能活动,导致关节周围肌肉废用,导致肌肉萎缩。
多见于脊柱周围关节出现的骨关节炎患者,引发神经根长期受压,导致神经损伤。
一般见于严重骨关节炎致残患者,相对比较少见。
骨关节炎患者可以通过早期检查,早期干预治疗来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尤其是症状静止期患者,通过综合性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避免疾病加重。
对于好发人群,尤其是肥胖的中老年人,一定要定期进行关节检查。
在发现关节出现不明原因疼痛时,应及时就医。
优先考虑骨科就诊。
希望接受保守治疗的患者也可以到中医骨伤科,或者康复理疗科就诊。
因什么主要的原因或症状来就诊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
关节疼痛的持续时间和性质,以及关节疼痛有无规律?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受凉、劳累后关节疼痛加重,休息后疼痛缓解)
既往有无被确诊过其他疾病?
有诊断意义的就是血常规及风湿系列检查,部分骨关节炎患者有炎症反应,血常规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以及抗体为阴性表现。
是鉴别骨关节炎和感染性关节炎的重要指标。关节液量多,总蛋白轻度升高,白细胞数不高,凝固实验阳性,一般提示有可能患有骨关节炎。
X线检查是骨关节炎确诊的主要依据,为骨关节炎首选的检查方式。一般表现为关节腔隙变窄,软骨下钙化或囊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
CT检查是骨关节炎与其他疾病相鉴别的检查手段,可以防止误诊。
核磁共振检查则对于早期骨关节炎患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核磁共振对于软骨的变化比较敏感,可以相对更早发现疾病。
近一个月内经常关节反复疼痛。
关节活动时有摩擦感。
关节晨僵小于30分钟。
大于40岁中老年人。
关节肥大,并且X线提示存在骨质增生。
符合上述1、2、3、4点或者1、2、3、5点的患者即可诊断为骨关节炎。
需要与其他类型的关节炎症进行鉴别:
主要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热、痛四大症状,一般会突然发病,症状加重迅速,少数患者会表现出全身症状,例如发热、乏力等。
主要表现为关节发红、疼痛,并且多数患者会出现游走性的关节疼痛,没有关节活动受限症状,多伴随心脏病变,关节X线检查无明显改变。
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的反复发作,明显的晨起后关节僵硬,晨僵持续时间长,全身性症状较轻,经常发作的患者会出现关节对称性畸形,尤其好发于类似手指的小关节,疾病早期关节肿胀使关节呈现梭形。
骨关节炎一般好发于髋关节、膝关节,可以根据不同发病部位,采取不完全相同的治疗方法。多数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方法,应用口服、外用抗炎镇痛药物,严重者可以配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在此基础上使用针灸、推拿、电疗等物理治疗方法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这种药物是临床治疗原发和继发类型骨关节炎最主要的药物,其主要作用就是能改善关节炎症,调节软骨的代谢,改善关节疼痛,是骨关节炎患者的首选药物。副作用小,疗效显著,可长期服用。
能够有效的抑制炎性物质的合成,从而治疗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炎症,减轻患者关节疼痛,起效快,维持药效时间长。但是不能够长期服用和过量服用,有胃肠道溃疡者应慎用,对药物过敏患者禁用。
主要是可以在关节软骨损伤后,通过口服药物来促进软骨修复,防止关节炎症的发生,从而在根本上预防了骨关节炎的发生,也能够延缓骨关节炎的发展。
这种药物具有比较好的软骨亲和性,能够明显的调节和抑制软骨变性,改善炎症,润滑关节,从而加速软骨的修复和再生,并且还具有抑制关节疼痛的作用。
以上药物均可以用于各部位,各时期的骨关节炎患者需要长期间歇性治疗,以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
针对不同关节的骨关节炎,需要采取不同类型的手术治疗方法。
患者出现了明显症状,越早进行手术治疗,效果就越令人满意,通过截骨改变力线,阻止髋关节骨关节炎的进一步发展,较好的改善患者症状,并且手术恢复期相对更短,术后并发症少,对患者生活影响较小。
中后期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明显活动障碍,关节软骨明显变形损坏,严重影响生活及工作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关节可以及早的进行功能性活动,能够防止关节周围肌肉进一步萎缩,治疗效果相对比较理想。
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已经明确关节软骨存在损伤的年纪较轻患者,治疗效果较好,术后恢复较快,如需矫正关节面受力异常情况,可能还需要配合截骨术一同使用,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一般采用关节镜微创镜下进行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骨关节炎患者存在关节面受力不平衡情况的年轻患者,通过手术行胫骨高位截骨,保留自身关节,使膝关节面恢复整体受力均匀,从而改善症状。
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整体结构被破坏面积和破坏程度较大,出现明显关节活动障碍,以及关节严重疼痛、畸形的患者。一般用于中老年骨关节炎患者,以及不适合使用其他手术治疗方法的患者。
常用的治疗骨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有水疗、电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等等,主要能改善关节血液循环,促进炎症代谢,提高患者痛阈,延缓关节软骨变性的速度。
一周保证2~3次,每次半小时以上的游泳运动可以有效的改善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的减小关节腔压力,延缓骨关节炎的发展速度,增加炎性物质的代谢速度,从而起到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骨关节炎属于慢性疾病,大多数早中期骨关节炎患者通过综合性的有效的治疗手段,都能够达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预后较好;而中后期骨关节炎患者,症状相对比较严重的,通过手术治疗大多数患者也能取得较好的疗效。通过积极治疗的患者总体预后良好,但治疗不及时,治疗方法不得当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该病患者通过手术治疗有可能治愈。
自治疗开始,患者至少每3个月复查一次,达到治疗目标,症状控制稳定后,可6个月复查一次。
骨关节炎患者应注意膳食多样化,高蛋白饮食,注意补充水分。避免不规律进食、暴饮暴食,导致身体代谢异常,加速骨关节退化。适当食用粗纤维食物,减少糖类和脂肪的摄入,从而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担。
超重者,忌吃油炸、油煎食物,炒菜宜用植物油,少食动物内脏、蟹黄、虾子、鱼子等食物,容易增加肾脏负担,使嘌呤代谢异常诱发炎症。少吃辣椒、韭菜、大蒜等刺激性食物,防止关节炎症加重。
限制饮酒。一旦饮酒,就有可能增加关节炎性物质渗出,从而诱发或加重骨关节炎。
建议经常食用新鲜应季的蔬菜、水果,其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可以减轻炎症反应,起到辅助治疗作用。例如芹菜、白菜、萝卜、西瓜等有一定消炎活血作用。
骨关节炎患者的护理尤为重要,尤其是应该控制患病关节的活动量,及对关节的重点保护。做好分期护理,骨关节炎早期需要尽量保证下肢抬高,促进血液回流,加速炎症吸收。中后期在保证合理治疗的同时,逐渐增加关节功能练习,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功能障碍等。
相对严格的控制患者体重,减轻关节负重,延缓关节退化。
避免出现不恰当的动作和运动,防止关节损伤加重。
适当保护患病关节,利用护膝等器材对关节进行适当保护,多穿具有减震作用的运动鞋,减轻关节负担。
如出现症状,或怀疑自己可能患有骨关节炎,应及早就医,绝大多数患者通过治疗都能够有效控制疾病发展,甚至治愈。在治疗骨关节炎过程当中,针对口服药物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严格控制药物剂量,防止发生药物过敏、药物中毒等情况。
普通人超过35岁,运动员超过30岁一般都需要每年进行骨关节X线检查,如果存在关节疼痛症状,必要时可以进行关节核磁共振检查,可以及早发现骨关节炎,并采取治疗措施。
良好的生活习惯、运动习惯、饮食习惯是预防骨关节炎最好的方式方法,这样可以降低人体骨关节的老化速度和磨损程度,从根本上预防骨关节炎的发生和骨关节的退化。既要防止关节过度磨损,又要适当的锻炼关节力量和稳定性,才能让人体骨关节保持一个健康良好的状态。
4832点赞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4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1668-1684.
[2]田伟主编.实用骨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225-23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