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质性角膜炎是发生在角膜基质内的一种炎症,属非溃疡性的深层角膜炎,以胎传性梅毒感染引起的最为典型,常波及双眼,主要发生于少年,目前国内已极罕见。结核、风湿、麻风等疾病也可波及眼部而发生基质性角膜炎。患者有怕光、流泪、眼痛、异物感等症状和视力减退,眼睑常处于痉挛状态,难以自行睁开。角膜混浊一般从边缘部开始,逐渐向角膜中央扩展;位于角膜基质深层的非化脓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角膜基质水肿、淋巴细胞浸润,常有深层血管形成。炎症高潮时,角膜因肿胀而变得很厚,但不形成溃疡是其特征。
角膜对梅毒螺旋体的过敏反应所致基质层弥漫性炎症。
眼部其他部位有结核病灶的基础上,在角膜上继发产生的炎症。
麻风杆菌通过血源感染眼部,引发角膜基质层发生炎症。
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发角膜基质层发生炎症。
基质性角膜炎可能与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有关,梅毒螺旋体、结核杆菌、麻风杆菌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是常见病因,大多数是由先天性梅毒感染引起。
系角膜对梅毒螺旋体的过敏反应所致基质层弥漫性炎症。其发病机理为免疫性炎症反应,胚胎期或后天感染的螺旋体随血行播散达角膜、致敏角膜组织。此后,当隐存体内其他部位的螺旋体抗原或毒素随血流到达已致敏的角膜时,因局部抗原-抗体反应或抗原-抗体-补体反应而发病。
其是在眼部其他部位有结核病灶的基础上发生,为继发性,可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由周围的结膜或巩膜的结核病变蔓延而来。
从葡萄膜沿着房角或角膜的后面延伸波及。
睫状体的结核结节突破巩膜静脉窦,引起结核杆菌散播于角膜后部。
由结核性色素膜炎扩展,直接侵犯角膜的后部所致。
麻风杆菌可通过血源感染眼和面部,造成面神经的颞颧支和三叉神经的面支受损,使眼睑位置异常,正常的眨眼动作和角膜反射消失,导致暴露性角膜炎,引起角膜的混浊和损伤,麻风杆菌也可直接侵袭角膜引起角膜基质炎。
角膜异物、角膜擦伤、不正确使用角膜接触镜、眼部接触污染的药物或水源等,使角膜上皮遭受损伤,容易诱发本病。
机体抵抗力下降,患有糖尿病、营养不良或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导致抵抗力下降,容易诱发本病。
与结核病人、麻风病人接触,可能诱发结核性、麻风性基质性角膜炎。
基质性角膜炎多见于5~20岁儿童以及青少年,女性多于男性,初期为单侧发病,数周至数月后常波及双眼,易复发,目前国内已极罕见。
母胎传播是梅毒性基质性角膜发生的主要传播途径,也有后天感染梅毒发生的可能性,但在国内已几乎绝迹。
结核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飞沫传播,患者感染结核后结核杆菌发生蔓延转移,通过血行传播侵犯角膜基质层。
麻风分支杆菌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再通过血性传播感染眼、面部,造成面部神经受损,继而诱发暴露性角膜炎或直接侵犯角膜引发基质性角膜炎。
单纯疱疹病毒通过接触传播,引发基质性角膜炎。
本疾病多见于5~20岁儿童和青少年,女性多于男性。
先天性梅毒患者易好发梅毒性基质性角膜炎。
基质性角膜炎患者有怕光、流泪、眼痛、异物感等症状和视力减退。随着基质性角膜炎的进展,还可并发脉络膜视网膜炎等疾病。
眼睑常处于痉挛状态,难以自行睁开。眼部水样分泌物,结膜充血、水肿,眼部异物感、烧灼感。角膜混浊一般从边缘部开始,逐渐向角膜中央扩展。位于角膜基质深层的非化脓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角膜基质水肿、淋巴细胞浸润,常有深层血管形成。炎症高潮时角膜因肿胀而变得很厚,但不形成溃疡。
此病病程经过缓慢,可成年累月反复加重,最后大部角膜受累。预后留下较厚的、浓淡不一的瘢痕,视力可严重受到影响。
通常在1~2个月后炎症和新生血管开始消退,可残留部分角膜混浊,使视力减退。
患者出现眼部疼痛、畏光、流泪,严重时仅有光感时,应及时到眼科就诊,进行裂隙灯检查等必要检查,以便确定疾病及类型并作出及时治疗。
出现眼部疼痛、畏光、流泪、眼红、视物模糊等眼部不适与炎性症状时,应及时到眼科就诊。
患者可到眼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眼部疼痛、畏光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流泪、视物模糊、仅有光感等)
有无家族病史?(如母亲是否有梅毒病史)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如结核病史、麻风病史、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史)
用裂隙灯显微镜可清楚观察眼睑、角膜、结膜、巩膜、虹膜、前房等眼前段组织的病变情况,确定眼部病变的部位、大小、范围。
康氏反应、荧光素螺旋体抗体吸附试验或微量血清梅毒螺旋体试验阳性,确定是否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
试验结果为阳性,可确定是有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结核性基质性角膜炎。
检查判断肺部是否有结核病灶。
检查判断炎性反应是否与麻风杆菌感染有关。
排除诊断真菌性角膜炎和棘阿米巴角膜炎。
检查判断炎性反应是否与麻风杆菌感染有关。
检查判断是否存在结核杆菌、单纯疱疹病毒。
裂隙灯眼底检查确定角膜基质层有炎性改变,出现典型的扇形角膜炎症浸润。
角膜光镜检查显示在角膜基质层内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淋巴细胞浸润。
血清学反应阳性,母胎梅毒史、排除其他可能,可确诊为先天性梅毒性基质性角膜炎;血清学反应阳性、无母胎梅毒史,排除其他可能,可确诊为后天性梅毒性基质性角膜炎;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胸部X光提示肺部结合病灶、结核杆菌培养阳性,血清学反应阳性、母胎梅毒史排除其他可能,可确诊为结核性基质性角膜炎;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麻风杆菌感染,排除其他可能,可确诊为麻风性基质性角膜炎;有单纯疱疹病毒复发感染史,病原微生物培养提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确诊为单纯疱疹病毒基质性角膜炎。
好发于儿童及青年期,是一种对内、外源性异种蛋白的迟发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其抗原可能是结核杆菌蛋白、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本病可单独存在,也可由泡性结膜炎蔓延而来。其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角膜刺激症状;病变位于中央者,视力下降;反复发作,此起彼消的角膜浅层圆形灰白色浸润点,可破溃形成溃疡,愈后残留带有新生血管的菲薄疤痕组织,严重者可引起穿孔,可通过致病菌培养进行鉴别。
是因细菌感染而引起的角膜炎症,发病前多有角膜外伤史。临床分为单纯性角膜溃疡和匐行性角膜溃疡及绿脓性角膜溃疡三类,可通过致病菌培养进行鉴别。
可由多种病毒引起,其临床表现轻重不等,对视力的损害程度视病变位置、炎症轻重、病程长短、复发次数和有无混合感染而不同。临床上常见的病毒性角膜炎有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牛痘性角膜炎、带状疱疹性角膜炎等,可通过致病菌培养进行鉴别。
针对不同病因,进行驱梅、抗结核、抗麻风、抗病毒等疗法。局部可使用皮质类固醇点眼或结膜下注射,还有散瞳、热敷等。对遗留的角膜瘢痕,视力不及0.1者,可考虑行光学性角膜移植术。
针对病因全身给予抗梅毒或抗结核治疗。
局部滴用或结膜下注射即可收到明显疗效,不仅迅速改善症状,并可抑制病情的发展和血管的侵入,以促进病变的吸收,以及防止并发症。伴有虹膜睫状体炎,需用1%阿托品眼液或眼膏散瞳;点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角膜炎症及症状,但要持续使用,注意逐渐减量原则,防止疾病反复。
常见的适应症为圆锥角膜、各种原因所致的角膜瘢痕、各种角膜营养不良、各种原因的所致的角膜内皮细胞功能衰竭。随着眼科显微镜技术、手术器械以及新的检测仪器的更新,已使光学性角膜移植术得到了发展,已成为最主要的角膜移植手术之一。而光学性角膜移植术后手术源性散光(规则及不规则散光)、屈光不正一等一直未得以解决。通过对术中植片与植床切取的方法进行改进,与研究植片、植床大小的最佳配置,并对光学中心的对合、瞳孔的形成、缝线方式、缝线调整技术等,手术角膜计的应用和术后角膜地形图指导下的选择性拆线等技术进行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手术的光学效果。
局部热敷、全身支持疗法、口服维生素或采用异性蛋白疗法等,发现眼压增高时,予以降眼压治疗。
基质性角膜炎预后较好,大多患者能够恢复有用视力。但本病病程缓慢,往往经过数月治疗后才能痊愈,也有部分病例因遗留瘢痕而影响视力,但依然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改善。
基质性角膜炎经及时治疗,一般能够治愈。
基质性角膜炎一般不会造成生命危险,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治疗初期一个星期进行一次复查,遵医嘱行检查项目。如治疗过程发生任何不适,及时复诊。
基质性角膜炎患者宜食用高蛋白食物以及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的食物,对眼睛有益。同时应多喝水,并注意用眼卫生与眼睛休息,最好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患者饮食注意清淡,可多进食高蛋白、富含维生素A、C的食物,如动物内脏、精瘦肉、禽肉、鱼虾、蛋奶、豆制品、胡萝卜等;有清热作用的食物,如苦菊;宜多喝水。
患者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葱、蒜等;忌食油腻食物,如烧烤;忌食温热性食物,如白酒、桂圆等。
基质性角膜炎患者需注意用眼卫生,保证充足的眼睛休息。晚上睡觉前先用湿毛巾热敷眼睛,多食用有益于眼睛的食物。
日常生活遵医嘱服用药物,注意用眼卫生,避免过度用眼。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治疗期间注意防护,避免感染其他人。
结核性基质性角膜炎抗结核治疗需注意药物对肝肾功能的损害,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对于基质性角膜炎的预防,日常注意预防梅毒、结核、麻风、单纯疱疹病毒等原发疾病,注意用眼卫生,注意眼睛休息,饮食宜清淡,多食用护眼类食物。注意劳动防护,一旦出现眼部外伤,必需立刻去医院,由专业人员处理。
预防梅毒、结核、麻风、单纯疱疹病毒等原发疾病,育龄妇女、孕妇注意预防梅毒感染;青少年注意切断梅毒、结核、麻风、单纯疱疹病毒等的传播途径,不与相关病人接触,做好预防。
注意用眼卫生,不要用手揉眼睛,减少隐形眼镜、美瞳的配戴。若确有需要,注意隐形眼镜的消毒与更换,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保证眼睛的休息,避免长时间观看电视以及使用电脑、手机等。
4430点赞
[1]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6.
[2]张铁英,齐艳华.单疱病毒性角膜基质炎的研究新进展.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J].2001.06(007):342-344.
[3]汤静,王哲,王鹏,林方主编;仲婷婷,陈双兵,张慧娟副主编.眼部病变的临床诊治[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4.12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