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蛔虫病是患者感染蛔虫后最严重的并发症,由肠道内蛔虫钻入胆道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作的腹痛,疼痛以剑突偏右侧阵发性绞痛为特点,可有钻顶感,腹痛常放射至右肩或背部,可伴有恶心、呕吐或吐出蛔虫,患者常坐卧不安、脸色苍白、大汗淋漓,腹痛间歇可安然无恙。伴有胆管感染时,可表现为寒战、发热和黄疸。若继发胆道感染、化脓性胆管炎、胰腺炎等并发症时,可危及生命。
蛔虫感染为胆道蛔虫病的主要病因,胃酸降低及胃肠功能紊乱或驱虫不当、发热、腹泻等为胆道蛔虫病的诱发因素,其主要经消化道传播,好发于5岁~9岁儿童、农民、晚期孕妇。
蛔虫是寄生于人体内的最大线虫之一,生活环境及卫生条件较差者,虫卵通过粪口途径侵入肠道。蛔虫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促其向上消化道移动后进入胆道。
胃酸降低及胃肠功能紊乱或驱虫不当、发热、妊娠、腹泻等诱因均可致使蛔虫在肠道受到刺激,由肠道钻入胆道。
胆道蛔虫病由于我国积极综合防治措施,近年来蛔虫感染率逐渐降低,但人群普遍易感,以儿童、晚期孕妇、青壮年农民多见,尤以5岁~9岁儿童感染率最高。胆道蛔虫病无明显季节性,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
5岁~9岁儿童。
农民,以青壮年农民居多。
晚期孕妇。
胆道蛔虫病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是突发的剑突下钻顶样剧烈绞痛,阵发性加剧,可有钻顶感,伴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另外还可有寒战、高热、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及黄疸等症状。
胆道蛔虫病的典型症状是突然发作剑突下剧烈绞痛,阵发性加剧,钻顶样。
发作时可伴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坐立不安。
蛔虫完全进入胆管后,剑突下绞痛可缓和,但炎症进一步进展,表现为固定压痛、发热,可出现黄疸。
继发胆道感染时,可表现为寒战、发热、黄疸等症状。
如有累及胰腺,可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血糖增高等。
蛔虫进入胆道,可刺激胆管上皮细胞,破坏微环境,继发细菌感染。可有持续性胀痛、寒战高热、黄疸、精神症状及中毒性休克表现。若非急性化脓性感染,可迁延发展形成慢性胆管炎及胆囊炎。
蛔虫进入十二指肠乳头,导致Oddi括约肌痉挛、水肿,胆汁胰液排出受阻,感染性胆汁逆流可激活胰酶诱发急性胰腺炎。
管炎的发生机制和蛔虫的机械损伤均可引起。胆管炎累及肝脏汇管区时,该处肝动脉和门静脉分支血管壁因感染而变得脆弱,炎症侵蚀和蛔虫运动可导致破裂,出血流入胆道。
胆道内蛔虫尸体腐败碎片可随胆汁排出,但其角皮所含角质较多不易腐坏,加上蛔虫卵沉积在胆道系统,可作为成石核心,与其他成石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胆色素、胆固醇沉着,形成肝内外胆管结石、胆囊结石。
也有一部分的病人在后期就会出现肝脓肿,甚至脓肿破溃时也会出现脓胸。
若普通人群出现右上腹阵发性钻顶样剧烈绞痛,放射至右肩或背部,且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或伴畏寒、寒战、发热时应及时就医,行相关检查以诊断胆道蛔虫病。
若患者近期剑突下偏右侧阵发性疼痛,并且有不洁饮食史,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若患者腹痛剧烈,呈阵发性,间歇期无明显症状,而疼痛时则伴坐立不安、大汗等,需高度怀疑本病可能,应及时就医。
若患者阵发性剑突下钻顶样疼痛,胆绞痛,且有高热持续不退、持续严重腹痛、黄疸、吐血者,甚至出现呼吸浅快、出冷汗、脉搏细速,则应立即就医。
患者优先考虑去肝胆外科。
患者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黄疸症状,可考虑去消化内科。
腹痛的部位,腹痛与体位是否有关,有无诱发因素,有无肩背部放射痛?
腹痛的性质?(隐痛还是钝痛或钻顶样、刀割样、烧灼样、绞痛)
腹痛是持续性还是阵发性,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
最近有无不洁饮食史?
是否有以下症状?(恶心、呕吐、呕血、发热、寒战、黄疸等)
腹部触诊在右上腹或剑突下可出现固定压痛点,胆道梗阻者皮肤黏膜及巩膜可出现黄疸。
粪便涂片法、清水淘洗或盐水浮聚法可较容易查到虫卵。近年来常用改良加藤法,该法虫卵检出率较高。
并发感染时可有血白细胞计数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加。
超声对于胆道蛔虫病是简便、可靠的首选检查方法。超声检查胆道蛔虫的准确率高,超声示胆管有轻度或中度的扩张,管壁增厚,胆管两边可见两条回声光带,蛔虫的体腔在胆道的中间呈现条状的无回声区。
对胰管内微小蛔虫诊断有一定帮助。
可清楚地观察到胆管内有无蛔虫,及其位置和数量。
根据患者典型的突发右上腹阵发性钻顶样剧烈绞痛与腹部体征较轻的不相符合的特点,结合影像学检查见胆道内蛔虫影,或大便中见到蛔虫或虫卵便可确诊。
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有无梗阻或并发感染,静止期可无症状,一旦并发感染可出现典型夏克三联征:腹痛、寒战高热、黄疸。胆道蛔虫病当蛔虫在胆道中不活动或失去活力后,在超声下蛔虫与结石都显示为强回声,因而容易与肝外胆管结石混淆。蛔虫在超声下呈双线状,而结石不会呈双线状,故行超声检查可鉴别。
有20%~40%的胆囊结石患者可终身无症状,当结石嵌顿在胆囊壶腹部或颈部是可出现典型胆绞痛,表现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多为饱餐、饮酒诱发,向右肩背部放射,多伴恶心、呕吐。查体右上腹压痛、肌紧张,Murphy征阳性。病原学及腹部超声检查可鉴别。
绝大多数胆管蛔虫病患者可经过非手术治疗得到治愈,一般为短期治疗,腹部超声提示胆管内蛔虫影消失后方可进结束治疗。
可注射抗胆碱药如阿托品、山莨菪碱(654-2)等,必要时可加用哌替啶。
酸性环境不利于蛔虫活动,发作时可使用食醋、酸梅汤使成虫静止,从而减轻刺激;症状缓解后再选用驱虫剂治疗,常用驱虫剂有阿苯达唑、左旋咪唑等。
可选用对肠道细菌及厌氧菌敏感的抗生素来预防和控制感染,如头孢类、喹诺酮类抗生素。
经非手术积极治疗未能缓解,或者并发胆管结石、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肝脓肿及重症胰腺炎等,可行胆总管切开探查、T形管引流术。术中可应用胆道镜检查,取出虫体,引流胆道。术后病情稳定时仍需服用药物驱虫治疗,防止胆道蛔虫复发。
若有并发症者同时应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控制继发细菌感染及营养支持。
胆道蛔虫病一般预后良好,无严重并发症者经及时治疗可以痊愈,一般不影响患者自然寿命,需要按医嘱定期复查,以腹部超声提示胆管内蛔虫影消失为治疗结束的标准。
绝大多数的胆道蛔虫病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即可获得治愈。
胆道蛔虫病患者若治疗及时,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胆道蛔虫病患者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蔬菜要洗净煮熟,水果应洗净或者削皮吃,多食酸性食物。
注意饮食,勤洗手,不食用未洗净的瓜果、蔬菜,减少感染蛔虫的风险。
适量饮食酸性食物,如柠檬水、橘子、柚子等食物。
合理搭配饮食,选取优质蛋白、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提高自身免疫力。
胆道蛔虫病患者应卧床休息,平时食用干净水源,吃饭之前洗手,同时正确服用驱虫药物,注意驱虫治疗期间需要规律排大便,观察蛔虫排出情况,用药要根据医嘱进行服用,在家中突发异常情况,及时就医诊治。
根据病情选择舒适的体位,急性发作需要卧床休息,有腹膜炎者宜采取半卧位,休克时取休克卧位。卧床期间注意压疮的预防。
如有黄疸,嘱患者不要用手搔抓皮肤,以免皮肤破溃造成感染,可以涂擦炉甘石洗剂止痒和温水擦浴。
正确服用驱虫药物,驱虫药物应在清晨空腹或晚上临睡前服用。
胆道蛔虫症患者在驱虫治疗期间需要规律排大便,观察蛔虫排出情况;定期复查腹部超声,观察胆道蛔虫情况,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在非手术治疗期间,一旦出现高热、寒战、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了解服药时间及剂量,遵医嘱规律服药。
胆道蛔虫病的预防以粪便管理、切断粪便污染环境的途径为主,开展群体的教育管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正确预防蛔虫感染。
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尽量吃熟食,彻底煮熟的食物是预防蛔虫感染的主要措施。
一旦发现小肠蛔虫感染时,则应及时就诊,按医嘱按时口服驱虫药物,定期复查,将肠道内蛔虫驱除干净。
[1]苏忠学,吴亚光,实用肝胆外科学[M].广州:中国出版集团.2012:265.
[2]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实用内科学上册第1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686-688.
[3]李兰娟,任红.传染病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25-327.
[4]张巧玲著.全国医学高等专科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外科护理学第3版[M].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