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黑变病是一种非炎症性肠病,主要以结肠黏膜黑色素沉着为特征,黑色素沉着本质上是结肠黏膜固有层内巨噬细胞含有大量脂褐素,临床以便秘、排便困难、腹胀为主要表现。本病好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无遗传学,大多可治愈。
根据结肠黏膜黑色素沉着的程度,将结肠黑变病分为Ⅲ度:
结肠黏膜呈浅黑褐色,类似豹皮,可见不对称的乳白色斑点,黏膜血管纹理隐约可见,病变多累及直肠或盲肠,或局限在结肠某一段黏膜,受累结肠黏膜与无色素沉着的肠黏膜分界多不清楚。
结肠黏膜呈暗黑褐色,在暗黑褐色黏膜间有线条状的乳白色黏膜,多见于左半结肠或某一段结肠黏膜,黏膜血管多不易看到,病变肠段与正常肠段分界较清楚。
结肠黏膜呈深黑褐色,在深黑褐色黏膜间有细小的乳白色线条状或斑点状黏膜,血管纹理消失,无法看到黏膜血管,病变累及全结肠。
结肠黑变病的病因目前仍处于研究之中,目前认为与患者便秘以及使用泻药有关。研究发现,随着便秘的改善、泻药的停用,吞噬细胞的脂褐素经溶酶体消化、分解,结肠黑变病的黑色素沉着可减轻甚至消失。
长期便秘导致结肠黏膜发生炎症反应,导致结肠色素长期沉着,发生黑变,结肠黑变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泻药对肠道黏膜有损害,泻药是导致黑变病的潜在隐患。
泻药对肠道黏膜有损害,而且还会降低肠道黏膜敏感性。
辛辣、刺激食物会过分刺激肠道黏膜。
水分摄入过少不利于粪便的软化和排出。
结肠黑变病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肠道疾病,结肠黑变病的检出率为0.05%~5.9%,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结肠黑变病是一种良性可逆性的非炎症性肠道黏膜黑色素沉着病变,近些年结肠黑变病在我国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老年男性多于女性,预后一般良好。
便秘的中老年人:老年人肠道活动弱,容易出现便秘继而引发结肠黑变病。
经常擅自用泻药的中老年人:滥用泻药会使肠道的敏感性减弱,形成对某些泻药的依赖性,造成或者加重便秘。
有慢性肠炎、炎症性肠病且控制不好的人群。
结肠黑变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便秘、排便困难、腹胀,本病好发于老年人,老年人胃肠动力差、消化不良而出现便秘,为了缓解便秘通常会滥用泻药,泻药对肠道黏膜有损害,引发结肠黑变病,导致便秘反反复复。
结肠黑变病患者肠道黏膜敏感性降低、肠蠕动差。
肠蠕动差、消化不良,出现腹胀。
肠蠕动差,粪便软化与排出困难。
结肠黑变病患者容易出现低钙、低钾、低钠,是因为结肠黑变病侵犯到患者黏膜内神经丛,导致肠功能失调、电解质紊乱等。
肠道黏膜的损害常导致其水肿,从而引发肠道狭窄。
对于结肠黑变病患者易患结肠癌和息肉的原因,与泻药中的某些活性成分具有潜在的基因毒素和致癌性有关。
结肠黑变病多见于便秘的老年患者滥用泻药后,所以老年人出现便秘后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泻药,而不是私自滥用。结肠黑变病患者易患结肠癌及结肠息肉,应定期做肠镜检查。
腹胀、排便困难的情况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腹胀严重、便秘严重时及时就医。
排便困难伴便血时应立即就医。
患者出现腹胀、排便困难优先考虑去普外科。
出现便血、便秘去肛肠科。
多长时间排一次大便?
便秘有多久了?
便秘期间有长期服用过泻药吗?
除了便秘还有别的不适症状吗?
饮食、睡眠方面怎么样?
少数结肠黑变病患者可能出现低钾、低钠、低钙的情况,血常规检查通常无异常表现。
肠镜检查表现为结肠黏膜光滑、完整,可见浅棕色、棕褐色或黑色的色素沉着,色素沉着呈条纹状、斑片状、虎皮状等,间断或连续分布。
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黏膜固有层内有大量含有脂褐素的巨噬细胞,黑色素染色阳性,而铁染色阴性。
结合以下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有助于确诊:
便秘、排便困难、腹胀等临床表现。
肠镜检查肠黏膜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
病理学检查显示黏膜固有层有大量含有脂褐素的巨噬细胞。
棕色肠道综合征是脂褐素沉积于结肠壁,而结肠黏膜无色素沉着,结肠壁呈棕褐色。
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病变黏膜呈紫红色或黏膜表面有血迹,病变多局限。
都具有结肠黏膜黑色素沉着,但是结肠癌患者一般无便秘、服用泻药史,病理学检查可鉴别。
结肠黑变病的患者通常不需要服用药物,停用泻药、改善便秘之后色素沉着通常可以逐步消失。对于伴有结肠息肉、结肠癌的患者,通常需要采取手术的方式治疗,预后一般较好。
结肠黑变病患者应该多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多喝水,促进粪便软化,多锻炼,增强胃肠蠕动,通常便秘症状改善后脂褐素沉着可减轻甚至消失。
主要针对便秘患者,可以帮助排便。可使用调节胃肠动力和调整肠道菌群的药物以及润滑剂、油性缓泻剂。但需注意避免过量应用以免引起腹泻,也不宜长期使用。
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的作用,适用于肠道炎症者,如柳氮磺胺吡啶、美沙拉嗪、生物制剂、修复肠道黏膜药物、肠道微生态制剂等,该药一般没有不良反应。
部分结肠黑变病患者可伴发结肠息肉、腺瘤、结肠癌等,此时应尽早行手术治疗。
结肠黑变病在中医临床中可分为气滞血瘀证和气血两虚证。气滞血瘀证的治法为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方选少腹逐瘀汤加减。气血两虚证的治法为补益气血,方选八珍汤加减。此外还可采用针灸、穴位注射、灌肠等治疗方法。
结肠黑变病患者大部分在饮食调整、作息调整、停用泻药后黑色素沉着可减轻甚至消失,预后很好。仅有一小部分患者伴发癌变,需要行手术治疗,预后也较好。
本病经过积极的治疗可治愈。
结肠黑变病经过临床治疗后一般不影响寿命。
结肠黑变病患者患结肠癌、结肠息肉的风险较高,需要每年做肠镜检查。
结肠黑变病患者无特殊药物治疗,一般通过饮食调整即可恢复,所以饮食治疗比较重要,患者一定要长期坚持,甚至养成终生良好的饮食习惯。
结肠癌的饮食要禁忌辛辣食物,因为辛辣食物会刺激肠道黏膜。
便秘患者应多食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如芹菜、韭菜,多饮水,促进肠蠕动。
结肠黑变病患者多为老年人,老年患者胃肠蠕动差,容易便秘,便秘用力时容易诱发高血压、脑出血等,所以老年人的便秘要重视,注意患者的饮食、饮水、排便、血压等诸多方面的护理。
建议患者增加晨起后的饮水量,促进粪便软化排出。
老年人便秘严重时可咨询医生加用胃肠动力性药物。
平时注意劳逸结合,减少伏案、静坐的时间,多行全身运动,增加肠蠕动,促进排便。
结肠黑变病患者患结肠癌、结肠息肉的风险高于一般人,尤其是无便秘史、无用泻药史的患者,应每年做肠镜检查监测病情。
虽然结肠黑变病患者患结肠癌、结肠息肉的风险略高,但是也不需要过度紧张,过度给自己施压反而适得其反,家属应该多与患者交流沟通。
如果患者无便秘、无服泻药的病史,但是结肠黏膜有色素沉着,应高度警惕结肠癌。
结肠黑变病主要是由于不良的排便习惯和不规律、不科学的饮食习惯,以及滥用泻药造成,针对病因去预防可有效降低结肠黑变病的患病率。
患者每年都应定期体检,体检时肠镜可作为早期筛查项目。
积极治疗便秘和结肠炎症,有便意时不要忽视,及时排便,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日定时排便,形成条件反射,建立良好的排便规律。
加强锻炼,合理的运动可以增强胃肠蠕动。日常可通过腹式呼吸法锻炼腹肌以帮助排便,改善便秘。
避免服用含有蒽醌类成分的泻药,如芦荟、大黄、番泻叶等,定期复查结肠镜。
4453点赞
[1]王辰,王建安.内科学[M]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491.
[2]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实用内科学.[M]第1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555-156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