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强直是指各种原因造成肘关节活动部分或全部丧失,固定于某一特定位置的一种疾病,常见于肘关节外伤后,其具体原因复杂繁多,治疗方法主要有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肘关节功能的丧失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由于肘关节强直的病因复杂,使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较为棘手。
内源性因素涉及关节内粘连、关节不平整和软骨缺失等原因。
外源性,即关节外因素是关节囊或侧副韧带的挛缩,异位骨化和关节外畸形愈合所致。
混合性指的是发病原因既包括外源性因素,也有内源性因素的参与。
肘关节强直病因复杂,大多是由于肘关节因各种原因受到损伤所致。肘关节是一个复杂的关节,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不仅需要肱尺、肱桡、近侧尺桡三个关节有高度协调的一致性,同时也需要各种韧带和肌肉的作用,所以即便肘关节遭受较小的损伤,也可能导致肘关节及其周围产生相应的结构变化和炎性反应。
特别是关节内骨折后复位不当,尤其是关节内骨折而且复位较差的情况。
骨质结构在肌肉、结缔组织内沉积,引起肌肉硬化。
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损伤引起广泛严重粘连。
如长期固定、强力活动、按摩治疗等。
感染导致关节内的组织结构产生炎症,进而导致结构损伤、黏连。
肘关节强直是肘关节受到创伤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大约有10%~15%的患者在肘关节创伤后会出现肘关节强直。
该疾病常发生于有肘关节损伤史的人群。
肘关节强直患者多出现肘关节疼痛,夜间加剧,晨起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时因关节活动度严重下降可导致残疾,对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肘关节可强直于任何体位,以屈曲位最多,约占2/3;伸直位约1/3。无论强直于何种体位,均造成肘关节严重功能障碍,X线检查可帮助分析肘关节强直的原因。肘关节伸直减少30°,屈曲小于120°。
肘关节疼痛,夜间或功能锻炼时疼痛加剧,早上肘关节僵直情况较为严重,功能锻炼后活动幅度加大。
肘关节在伸屈活动时有尺神经刺激症状,即在伸屈肘关节时,有肘及前臂酸困不适、疼痛等现象,并向小指和无名指放射,神经阻滞麻醉后上述症状消失。或曾经有尺神经刺激症状,但目前已经出现关节活动度很小,尺神经支配肌肉萎缩等。查体时,拇指、食指远侧指间关节不能屈曲,两者不能捏成一个圆形的“O”型。
肘关节强直呈现逐渐加重趋势,经常规功能锻炼、中药熏洗、按摩活筋及药物治疗等仍不能阻止发展。
晚期肘关节活动度严重下降,甚至可导致残疾。
肘关节运动范围减少50%可使上肢功能降低80%,严重影响患者上肢功能。如果肘关节强直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可显著缩小关节的活动范围,出现其他关节强直,甚至会致残。
肘关节强直好发于肘关节创伤、术后或者其他炎症疾病之后。如不及时治疗,对生活质量影响极大。因此,患者如果有以上所提及的疾病史,并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出现了肘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诊。
关节创伤、术后或者其他炎症疾病之后出现肘关节疼痛、肘关节活动严重受限,或相较于之前严重下降的患者应及时就医。
多数患者可至骨科就诊。
什么原因受伤?
肘关节部位是否有手术外伤炎症等疾病史?
肘关节活动是否严重受限或者相较于之前严重下降?
从发病到现在有没有加重的趋势?
主要表现为肘关节的自主活动困难以及被动活动受限。
显示肘关节骨折或骨化性肌炎等改变,有助于明确病因。
临床出现肘关节疼痛症状,体格检查发现关节活动严重受限,肘关节伸直减少30°,屈曲小于120°,以及X线检查提示有尺神经沟变浅狭窄或有骨赘生成等,可明确诊断为肘关节强直。
先天畸形多于出生时便存在肢体的活动受限,随年龄的增长,症状可更加明显,与外伤、感染等因素无关。肘关节强直多是由于外伤引起,出现肘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治疗肘关节强直的主要目的是改善肘关节的活动度,与此同时要保证维持肘关节的稳定性以及活动时减少疼痛。凡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如果不存在限制关节活动的机械性因素,如骨折畸形愈合、脱位和异位骨化等,应首先考虑非手术治疗,尤其是损伤后6个月内。非手术治疗通常包括物理治疗、关节活动训练、被动关节活动、筋膜松解术等。
如果并发感染,应积极控制感染,防止病情加重或者复发等。
药物治疗主要为非甾体抗炎药、非类固醇抗炎药,常用的有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这两类药物作用于患者机体,可以对患者身体肘关节区域的炎性反应进行良好的抑制,确保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尽快转化,减低病灶附近异位骨化发生的风险,缓解僵硬症状。
关节镜下关节松解术能有效改善关节僵硬的关节活动度,改善关节功能。
切开松解术治疗肘关节僵硬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认可。早期外科手术松解治疗肘关节僵硬有较好的效果和功能,较少的并发症,因此推荐肘关节僵硬后早期进行切开手术松解,然后短期康复,以早日回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严重的肘关节僵硬需关节囊切开松解术才能达到满意效果,但术后往往存在肘关节不稳、异位骨化、僵硬再发、尺神经麻痹等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4.3%。
铰链式外固定帮助抵抗外力以保护受损的韧带,允许术后早期康复,但由于疼痛相关的并发症高达17%,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
关节置换对于老年人、肢体功能要求不高的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患者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间隔成形术的适应证为关节破坏较为严重的年轻患者。由于其生活活动需求较高,使用肘关节置换又过于年轻,可采用间隔成形术。
适用于有严重疼痛、关节面严重破坏的患者。目的是将关节进行融合,解除患者疼痛。单侧融合时,医生会将肘关节固定为屈肘90°,双侧融合时分别固定至110°和70°,以照顾患者日常生活需要。
康复疗法为按摩、红外线光疗或中频电治疗等,前一种康复手段在目前的创伤肘关节治疗中非常常用,借助于按摩可以对患者机体肘关节处的肿胀情况进行有效改善,而且局部血液循环也会逐步恢复正常,但是实际按摩时要注意适量,不可过度按压,防止出现肘关节炎症恶化、纤维化发展等情况,避免生成异位骨化。
中医疗法为中药熏洗、针灸等,以此可通过药物渗入、针灸针刺穴位刺激的作用,使得病变部位逐渐好转,肘关节局部循环改善,避免发生粘连。
麻醉下手法松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提高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治疗方法,能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建议麻醉下松解在手术后或损伤后3个月内进行,3个月后则效果不佳,不能有效地改善关节活动度。麻醉下关节手法松解是医院内一次完成的治疗。
肘关节损伤后发生肘关节强直,如果不加以治疗,将直接导致关节活动和功能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甚至影响其步态。采用有效办法进行积极处理,可显著减轻疼痛、受限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如果积极治疗,遵从医嘱,可以显著改善症状或可达到治愈效果。
此疾病对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但尚不会威胁到患者寿命。
对于肘关节炎症、损伤的患者,应每月定期复查肘功能。目前认为受伤至手术松解的时间缩短为6~10个月,可以获得更好的结果。因此,对于肘关节创伤的患者,务必在术后半年复查,以期及时得到治疗,防止肘关节僵硬的发生。
肘关节强直患者无需特殊饮食调理,但由于肘关节损伤后机体均处于一个应急状态,因此患者应当科学饮食,摄入高营养、高蛋白的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机体修复功能。
肘关节创伤后长时间固定受伤的肢体,易造成患者肘关节强直,不能及时展开功能锻炼,因此通常选择对强直部位进行按摩等方式,进行主动的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或关节囊挛缩,关节内外的纤维粘连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为患者实施关节伸屈护理,根据每例患者的疼痛耐受力确定,屈伸运动结束后,在患者的关节僵硬处以揉滚法按摩。
为患者开展关节功能锻炼,可通过用力握拳、充分伸指来锻炼。
肘关节强直的病因较为明确,可针对病因进行预防,主要的预防措施是减少肘关节损伤以及其他外伤,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对于运动员或体育爱好者,应做好防护措施,注意安全,防止外源性因素所导致的损坏。
对于婴幼儿及老人,要注意周围环境的安全,加强监护,防止跌打损伤。
术后的康复护理对于防止肘关节僵硬的发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015点赞
[1]马晓波,杨朝辉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7(03).
[2]王璐,贾子善,张立宁著.创伤性肘关节僵硬的诊治进展[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9(05).
[3]唐茜茜,徐瑞瑾,吴丽等著.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后关节僵硬康复效果的影响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5):6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