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穴肛原癌为少见的肛管直肠恶性肿瘤,位于齿状线(直肠和肛管移行处)附近。该病高发年龄为40~60岁,女性多见。一穴肛原癌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其发病与吸烟和性行为有关,特别是同性恋者的经肛性行为是其重要的致病原因,人类乳头状病毒(16型病毒)经同性恋者的性行为传染而致病。临床表现有便血、排便习惯改变、肛门不适,组织活检可明确诊断。发病年龄以中老年居多,治疗原则以手术加放化疗为主,预后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有关。
按细胞分化程度分为三类:
癌巢周边有典型栅栏状排列,并有假腺样结构。
癌巢周边细胞栅栏状排列不明显,异型癌细胞较多。
癌细胞弥散,栅栏状排列缺如,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且有坏死现象。
一穴肛原癌病因目前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其发病与吸烟和经肛性行为有关,特别是经肛性行为感染人类乳头状病毒(高危16型病毒)有关。
研究表明吸烟和一穴肛原癌有密切的关系。
经肛性行为可能感染人乳头病毒可能和本病有关。
一穴肛原癌是少见肛管恶性肿瘤,约占肛管、大肠癌的1%。肿瘤多位于齿状线或齿状线的下方,少数位于齿状线的上方。该病高发年龄为40~60岁,女性多见。
经肛性行为,可能与经肛性行为感染人乳头状病毒有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免疫监视功能降低,容易发生肿瘤。
一方面经肛性行为会损伤直肠肛门的黏膜,反复损伤增加患癌的风险;另一方面,容易感染人类乳头病毒,该病毒可能引起一穴肛原癌。
一穴肛原癌的临床症状没有特异性,和直肠癌、痔疮等症状比较相似,主要有便血、肛门疼痛不适、大便习惯改变等症状。若病情严重,还会出现肛周脓肿、肛裂等并发症。
便后出血,色鲜红或暗红色,有时有黏液血便。
肛门坠胀或疼痛,肿瘤位于齿线或稍上方,可引起肛门刺激症状,如肛门坠胀、里急后重等。肿瘤侵犯齿线下方,则可引起肛门持续性疼痛。
肿瘤多向腔内生长,呈伞状、溃疡状、息肉样或痔核样。
大便习惯改变,也可见腹泻或便秘。
一穴肛原癌可伴发肛周脓肿、肛瘘、肛裂、痔核出血等合并症,或既往有上述病史。
患者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肛门周围疼痛等不适时应该警惕,及时去医院就诊,进行直肠指检、病理学活组织检查,排除直肠腺癌、基底细胞癌的可能性,以确诊是否为一穴肛原癌。
出现便血、肛门疼痛、肛门坠胀时应及时就医。
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应及时就医。
优先选择肛肠科就诊,也可以去肿瘤科就诊。
是否有便血?便血多久了?血量有多少?
排便是否有下坠感?排便规律较之前有改变吗?
血的颜色怎么样?是否有黑便?
之前有没有去其他地方就诊?诊断为什么?做了什么检查?
婚姻怎么样?
肛门直肠指诊时,可在齿线处可触及不规则结节,溃疡或息肉样肿块。
肛门直肠镜检查镜下可看到肿块或溃疡,呈不规则状,灰白或暗红色,触之易出血。
为确诊的方法,肛门镜检查时取得病理组织标本或术中切除的组织,送病理诊断,可见癌细胞呈栅栏状排列。
可明确肿瘤浸润的深度、范围,与周围器官的关系,有无淋巴结转移,做全身的CT、MRI,可判断是否有其他部位的转移。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以及检查结果有助于确诊:
早期症状以血便、肛门坠胀及肛门肿块脱出为主,一穴肛原癌可伴发肛周脓肿、肛瘘、肛裂、痔核出血等并发症。
直肠指诊可在齿状线处触及不规则的结节,直肠镜检查可见肛管内肿块呈伞状、溃疡状、息肉状或像痔核样。
镜下发现癌细胞,癌细胞无细胞间桥或非常罕见,一穴肛原癌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
病理组织表现,一穴肛原癌癌巢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而直肠腺癌无此种表现。
一穴肛原癌穿越齿状线及其上、下方常见形态为基底细胞癌,细胞有轻度异型性。而肛缘基底细胞癌,无细胞异型性,肿瘤位于肛管远端。
一穴肛原癌早期诊断和合理的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治疗方法应为手术为主辅以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但对于原发病灶小、无周围侵犯、分化程度好的患者,亦可做肿瘤局部切除加术后放疗,同样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本病暂无有效药物。
肿瘤较大,浸润范围较广泛者,以根治术为主。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切除范围广泛,包括全部直肠、大部分乙状结肠等,女性甚至要切除子宫、阴道,还要在乙状结肠的近端,在左下腹腹壁做一个永久性的人工肛门。这个手术的特点是切除比较彻底,治愈率比较高。手术缺点就是手术损伤比较大,需要做永久性的人工肛门,术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术后应注意护理。
适用于对于原发病灶小、无周围侵犯、分化程度好的患者。
一穴肛原癌其预后取决于肿瘤的范围和细胞分化,高分化和中分化者5年生存率可达90%,未分化者未达5年,临床晚期预后不佳。此外,本病有复发转移的可能,因此应按医嘱进行复诊。
早期患者术后五年生存率能达到90%,晚期预后不佳。
5年生存率高分化者为80%~93%,低分化者仅30%。
手术并发症,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肛管根治术,手术损伤大,需要做永久性的人工肛门,术后并发症多,骶前出血、肠梗阻、吻合口瘘、腹部切口裂开,造瘘口愈合慢,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患者的心理带来很大的负担,患者多有情绪低落的表现。
本病有复发、转移的可能,请按医生医嘱进行复诊。复诊时间一般为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术后一年。复诊时需要带上出院时的出院证、患者出院须知、出院小结、个人身份证、既往的复查结果、目前正在用的药物。复诊时医生会查看手术伤口,询问一些身体状况,根据需要可能会做腹部CT、肛门指诊等检查。
一穴肛原癌患者饮食上,尽量食用比较柔软、容易消化的食物,一定要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而手术后的患者应在术后进食流食,1~2日后可进食半流食。
术后注意进食流食:术后应进食流食,1~2日后可进食半流食。
忌烟、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以导致血液循环缓慢,影响消化系统的消化功能,烟酒对胃肠道产生刺激,有可能引起一穴肛原癌的复发。
忌辛辣刺激的食品,最好清淡饮食,不要吃很油腻的食物,加重肠道负担,排泄也不方便。
一穴肛原癌患者应戒烟,停止经肛性行为,术后要注意护理,放、化疗患者应注意不良反应的监测。此外,术后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避免肿瘤的复发。
一穴肛原癌可能与吸烟有关,因此患者一定要戒烟。
经肛性行为是本病的诱发因素,因此患者要停止经肛性行为。
术后12小时内取平卧位,以减轻对盆底腹膜缝合处的压力,加速下肢静脉回流。12小时后改为半坐位或侧卧位,5日后开始起床活动;会阴部切口有大量血性液渗出,应经常更换棉垫,保持局部干燥,避免感染。
接受放疗的患者,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可能发生皮疹甚至皮肤破溃、胃肠功能紊乱等异常,要避免摩擦及肥皂清洗放射区皮肤,皮肤破损处可用康复新液湿敷,胃肠功能紊乱时医生会给与药物对症处理。
接受化疗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一般可以忍受,如果症状严重难以忍受,呕吐持续且剧烈、头晕、全身无力,应及时就医。
术后伤口发生红、肿、热、痛应警惕有伤口感染,需要去医院咨询医生。如果出现便血、大便习惯改变、腹痛、腹泻这些症状,可能有肿瘤的复发,应及时去医院咨询医生。
对于晚期患者,无法通过手术治疗,放、化疗效果不佳者,给与支持治疗,应积极引导患者,使患者轻松、愉悦。
防止术后感染,注意皮肤清洁,出院后仍需3天左右进行伤口消毒、更换纱布。伤口愈合良好的表现,包括伤口皮肤颜色与周边正常皮肤没有明显差异,伤口平整,没有隆起、鼓包、小洞眼或者渗液等,常规愈合时间是手术后10天左右。如果伤口有红、肿、热、痛,可能是出现了伤口感染,应去医院就诊。
一穴肛原癌是一种预后不佳的疾病,应积极预防,预防应从避免危险因素,如戒烟,避免经肛性行为上进行。而对于便血、排便规律改变、年龄大于40岁的患者,应到医院进行肛直肠镜检,筛查本病。
对于便血、排便规律改变、年龄大于40岁的患者,遵循患者意愿进行肛直肠镜检,筛查本病。
生活规律,积极锻炼,饮食均衡,保持身心愉快,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远离癌症。
吸烟是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也是一穴肛原癌的危险因素,因此戒烟是一个很重要的预防方法。
避免经肛性行为、乱交能有效减少感染人类乳头状病毒的风险。
接种HPV疫苗能避免感染人类乳头病毒,预防一穴肛原癌的发生。
4200点赞
[1]谭相斌,刘庆春.一穴肛原癌1例并文献复习[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1.20(05):555-556.
[2]孙学军,吕春华,徐永波,韩刚,潘龙文,褚海波.一穴肛原癌三例报道[J].腹部外科,2008(01):57.
[3]陈豪,阮正英,毛越.一穴肛原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A].浙江省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5年浙江省病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浙江省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2005:2.
[4]赵玉沛.中华医学百科全书普通外科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432.
[5]钱海华,金黑鹰,曾莉.结直肠肛管疾病诊断治疗新进展[M].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9.09:294.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