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氏裂头蚴病是由曼氏迭宫绦虫的幼虫-裂头蚴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成虫和裂头蚴均可寄生于人体,成虫对人的致病性不大,而裂头蚴对人体的危害远较成虫为大。本病可侵犯多个器官,常表现为皮下游走结节或囊肿、异物感或虫爬感、结膜充血、眼睑红肿、流泪,此病治疗较为棘手,多采用手术切除肿块或囊肿,或向囊肿腔内注射40%的酒精。
较常见,占患者总述的37.71%。
较常见,占44.74%,其中以寄生于眼睑最常见。
占21.03%,以颊部及口腔为最多见。
较少见,占3.18%,但病情重,危害大。
此型比较罕见,占0.85%。
曼氏裂头蚴病是由用生蛙敷贴受伤部位、吞食各种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以及感染剑水蚤而患病。本病常好发于10~30岁男性、食用未加热完全的动物肉人群、喜欢喝生水者人群,目前未发现明确诱发因素。
本病是由曼氏迭宫绦虫的幼虫-裂头蚡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
用感染了裂头蚴的生蛙肉或蛙皮贴敷患病的眼睛或伤口,裂头蚴直接侵入皮肤或黏膜。
食入含有裂头蚴的未熟或生的蛙肉、鸟肉、猪肉,裂头蚴穿过肠壁进入腹腔,然后移行至全身其他部位。
误食感染有原尾蚴的剑水蚤而感染,饮用生水或湖塘水,使已感染的剑水蚤进入人体,原尾蚴通过肠壁进入腹腔、皮肤、肌膜等处,约经20天发育为裂头蚴,裂头蚴多寄生在肠腔和皮下组织。
本病无明显诱发因素。
该病分布很广,多见于东亚和东南亚各国,非洲、欧洲、澳洲及美洲都有病例报道。我国感染裂头蚴病病例主要分布于广东、吉林、福建、四川、广西、湖南等21个省、市、自治区,以10~30岁感染率最高,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
男性患者的感染率高于女性。
食入含有裂头蚴的未熟或生的蛙肉、鸟肉、蛇肉等动物。
水体受到有原尾蚴的剑水蚤感染而进入人体。
感染裂头蚴的生蛙肉或蛙皮贴敷患处。
曼氏裂头蚴病根据不同的分型有不同的表现,典型症状包括皮下游走结节或囊肿、异物感或虫爬感、结膜充血、眼睑红肿、流泪等。本病的并发症比较多,常见的有眼球突出、虹膜睫状体炎、葡萄膜炎、玻璃体浑浊、白内障以及合并有消化系统的病情,如肠穿孔。
本病根据临床表现可归纳为五型,不同分型表现不同症状。
常见,在躯干、四肢、外阴等处出现黄豆大至核桃大、圆形、椭圆形、条索状或不规则的皮下结节或肿块,数目一般1~2个,隆起皮面,结节有弹性,触之有捻发感,局部有瘙痒,具有移行的特点。如有炎症可伴发疼痛和触痛,有时可出现风团,亦有的患者感染后不出现任何自觉症状,能持续数年之久,有的皮疹可自行消退,但隔一段时间又复发。
较常见,多为单侧性,患者表现为眼睑红肿、结膜充血水肿、畏光、流泪、微痛、奇痒或有虫爬感,在红肿的眼睑或充血的结膜下可触及游动性、硬度不等的肿块或条索状物质。多为单眼感染,反复发作,多年不愈。若裂头蚴自行逸出,则可逐渐自愈。如裂头蚴寄生在眼球可导致眼球突出、虹膜睫状体炎、葡萄膜炎、玻璃体浑浊、白内障、疼痛性角膜炎、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失明。
患处有红、肿、热、痛和虫爬感,可有脓性分泌物,皮下及黏膜下可触及直径约0.5~3cm的硬结,常有裂头蚴逸出。
此型比较少见,寄生于呼吸道可引起咯血,寄生于消化道的裂头蚴可侵入腹膜引起腹膜炎,寄生于膀胱、尿道可引起泌尿系炎症,也可寄生于脑,导致严重后果。
表现为阵发性头痛、喷射性呕吐、视力模糊、癫痫样发作、肢体发作性不自主抽搐、肢体麻木无力、进行性肌无力或偏瘫等,常误诊为脑瘤。脊髓及椎管内裂头蚴病更少见,可表现为肢体进行性麻木,感觉异常,轻瘫等症状。
裂头蚴所引起的并发症的机制,一般为其自身的行动所导致的自身的组织的穿孔损伤、身体对幼虫本身及其分泌物所产生的异物免疫反应两种因素所导致。
属于前葡萄膜炎的一种,患者感眼痛、畏光、视物模糊,常反复发作。
常表现为眼睛发红、眼痛、视物模糊、视力减退、眼前有黑影等,有并发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的风险,甚至出现视力完全丧失。
是指玻璃体内出现不透明体,导致视物模糊,眼前好像有飞蚊、黑影、云雾飘动等症状。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眼病的共同表现。
是由于晶状体混浊导致的视觉障碍性疾病。临床多表现为视物混浊、模糊,总是感到眼前朦胧感、雾蒙蒙感,这是最重要也最明显的症状。
多数角膜炎患者都有强度发炎症状,如疼痛、羞明、流泪和眼睑痉挛。
因严重的角膜炎所导致,临床上表现为视物模糊、疼痛、畏光和流泪等刺激症状及明显的视力减退。
因眼部多种重要组织遭到破坏,导致眼功能严重下降,多表现为视力严重受损或完全看不见东西。
当幼虫侵犯喉及喉部以下的呼吸道任何部位,都可以导致咯血,经口腔咯出,少量咯血有时仅表现为痰中带血。
典型症状为腹痛,可同时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全身症状通常有体温上升。如病情持续发展,未能及时、有效治疗,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昏迷。此病多因幼虫导致肠穿孔融合致使肠内容物流到腹腔所导致。
多因幼虫的直接活动所导致,咬穿肠壁,导致穿孔,常引发腹膜炎,疼痛非常明显。
如患者出现大小不一的皮下游走的结节、肿块,或伴有瘙痒、疼痛、虫爬感,出现结膜充血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于皮肤科、消化科、发热门诊、急诊、眼科、神经科等。医生会进行相应的问诊的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如组织病理学检查、活体组织检验等检查进行诊断。曼氏裂头蚴病临床上还应与皮肤猪囊虫病进行鉴别。
如患者出现大小不一的皮下游走的结节、肿块,或伴有瘙痒、疼痛、虫爬感,请患者及时就医。
如患者出现结膜充血、眼睑红肿、眼睑下垂、眼球突出、眼部流脓或伴有眼痛、视物模糊、视物有遮挡、视力障碍等症状,请患者及时就医。
如患者出现口腔黏膜、眼睑等部位出现结节、结节破溃出现不明幼虫,或伴有瘙痒、虫爬感,请患者积极就医。
如患者出现腹痛、恶心、呕吐、体温升高等症状,请患者及时就医。
如患者出现头痛、视物模糊、肢体麻木、口角抽搐等症状,请患者及时就医。
如患者出现大小不一的皮下游走的结节、肿块,或伴有瘙痒、疼痛、虫爬感,患者应优先就诊于皮肤科。
如患者出现结膜充血、眼睑红肿、眼睑下垂、眼球突出、眼部流脓,或伴有眼痛、视物模糊、视物有遮挡、视力障碍等症状,患者应就诊于眼科。
如患者出现口腔黏膜、眼睑等部位出现结节、结节破溃出现不明幼虫,或伴有瘙痒、虫爬感,患者应优先就诊于口腔科。
如患者出现腹痛、恶心、呕吐、体温升高等症状,患者可就诊于消化科、急诊科、发热门诊。
如患者出现头痛、视物模糊、肢体麻木、口角抽搐等症状,患者应优先就诊于神经科。
请问您哪里不舒服?
请问您这个症状持续多久了?
请问您是否生吃或食用过什么半生食物?
请问您是否经常喝生水或其他不卫生的水?
请问您是否使用过蛙肉或蛙皮敷于皮肤或眼部?
请问您之前有看过其他医生吗?
请问您在家服用过什么药物吗?
请问您以前得过什么疾病吗?
请问您以前做过手术吗?
请问你对什么药物过敏吗?
注意观察患者的皮损位置、大小、颜色、形状、性质等。
取患者皮损部分,送去病理科镜下检查,等待病理科结果即可。
取患者患病结节,送去检验科,查看是否发现虫体,是此病的诊断金标准。
询问患者手否生食或半生食野生动物,询问患者是否饮用过不卫生的水源,询问患是否使用蛙肉或蛙皮敷眼部或患处。
脑CT和MRI检查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改变,可观察到虫体引起的病灶。
根据体格检查发现的皮损特征在配合辅助检查结果,即可进行正确的诊断。
发现患者皮下存在可移动的肿块或结节。
患者有生食或半生食野生动物史、患者有不洁饮水史、患者有蛙肉或蛙皮敷眼或伤口史。
裂头蚴多在皮下、黏膜下或表浅肌肉层内寄生,在受侵部位形成嗜酸性肉芽肿包囊,有囊腔,囊内有1~2 条至10余条裂头蚡寄生,并有类似豆渣样渗出物及夏科-雷登结晶,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周围有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发现裂头蚴虫虫体。
脑曼氏裂头蚴病可见CT显示白质区不规则、不均匀的低密度占位灶,MRI表现为T1W低信号,T2W高信号,临近脑室可有扩大;点状钙化影;病灶点状增强或迂回的线条状增强或串珠状增强影;病灶迁移性,表明虫体仍然存活。
皮肤猪囊虫病也会出现皮下结节或肿块的现象,通过问诊,配合或组织检验即可进行鉴别。
曼氏裂头蚴病的治疗较为棘手,常进行手术切除结节、囊肿,或向囊内、结节内注射40%的乙醇和利多卡因,常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如甲苯咪唑、吡喹酮和抗瘙痒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配合治疗。本病病程较短,可通过短期治疗改善。
属于光谱的抗寄生虫药物,对于此病的治疗蚴一定的效果,多配合用于手术切除结节。
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局部使用于患处,具有良好的止痒的作用。
甲苯咪唑为一个广谱驱肠虫药,体内或体外试验均证明能直接抑制线虫对葡萄糖的摄入,导致糖原耗竭,使它无法生存,具有显著的杀灭幼虫、抑制虫卵发育的作用,但不影响人体内血糖水平。对本病效果较好。
手术切除裂头蚴在皮下形成的结节,手术时如发现虫体头部吸槽固定很紧,可用乙醚麻醉后再取出完整虫体,避免残留头节引起复发。
也可向囊腔内注入40%乙醇加利多卡因,5~10天1次,一般2~3次即可杀死囊内的裂头蚴,虫体死后可逐渐被吸收。
曼氏裂头蚴病积极治疗的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可以治愈,但合并有肠穿孔、腹膜炎或侵犯脑内,则可能致死,因此患者需遵医嘱复诊。
曼氏裂头蚴病多数患者经积极治疗,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
此病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生命。
如蚴虫导致肠穿孔,造成腹膜炎或侵犯脑内,常常情况较为严重,若不进行积极的治疗或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
曼氏裂头蚴病患者需要根据预后情况遵医嘱复诊。
曼氏裂头蚴病一般无特殊的饮食调理,患者需避免再次食用生食或半生食的野生动物,避免再次饮用不洁水源,日常中也应保持营养充足、均衡即可。
避免再次食用生食或半生食的野生动物,如蛇、蛇胆、蛙等。
避免再次饮用不洁水源,避免再次饮用生水。
忌烟酒,吸烟喝酒对身体毫无益处,所以应戒烟、戒酒。
宜多食用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例如蜂蜜、水果和新鲜蔬菜等,对疾病治疗和身体健康都有帮助。
宜多食豆腐、鸡肉、牛奶、鱼肉等营养丰富食品。
曼氏裂头蚴病患者护理应注意遵医嘱用药,禁止搔抓患处以及避免接触再次诱发感染。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本病患者要保证饮食的安全。
患者应了解醋酸泼尼松龙、甲苯咪唑、吡喹酮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遵医嘱正确服用。
禁止患者搔抓患处,以免造成破溃导致继发感染。
急性期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慢性期患者可适当活动,但要避免劳累。
手术后患者要避免剧烈的咳嗽、打喷嚏,防止压力突然升高导致伤口出血。
日常生活中应特殊注意饮食的安全,常说病从口入,应尽量保证饮食的安全。
禁止进食生食或半生食的野生动物、禁止饮用不洁水源、禁止喝生水等减少接触裂头蚴病原虫的方式,都会对曼氏裂头蚴病的预防起到良好的效果。
本病属于急性感染导致,无法进行有效的筛查。
禁止进食生食或半生食的野生动物,如蛇、蛙等。
禁止饮用不洁水源,禁止喝生水。
禁止使用蛙皮或蛙肉敷眼或伤口。
应积极将切生肉的菜板与切熟食(直接食用)的菜板分开,刀具切完生肉后应积极进行清洗。
禁止在野外游泳。
科学烹饪食材,保证食材熟透再食用。
4215点赞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第2版[M].江苏: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632.
[2]方洪元.实用皮肤性病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203.
[3]朴永君.皮肤性病学·高级医师进阶[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81.
[4]王宇明,李梦东.实用传染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307-1309.
[5]李秀玲,刘荣娇,黄红飞,吴素虹,卢素芬.眼眶裂头蚴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4:198-200.
[6]汤雯,曾育峰.浅谈裂头蚴病患者的护理和防治措施[J].北方药学,2011:111-112.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