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拉菌性角膜炎是常见的革兰阴性细菌性角膜炎,临床症状轻微。致病菌莫拉菌是一种大型的革兰阴性双杆菌,一般致病力不强。目前主要通过药物治疗,预后较好。
莫拉菌性角膜炎的主要病因是结膜炎莫拉杆菌感染,常好发于抵抗力较低的人群,免疫功能下降是最主要的诱因。
莫拉菌性角膜炎主要是结膜炎莫拉杆菌感染眼部导致的,莫拉菌属是黏膜表面的正常菌群,致病力较低,通常位于呼吸道,较少位于生殖道,通常在人体免疫力降低时出现侵袭感染,侵袭至角膜可导致本病。
免疫功能下降时,莫拉菌易出现侵袭功能增强可诱发本病。
莫拉菌性角膜炎尚无流行病学统计数据。
此类人群抵抗力较低,易在眼部发生莫拉菌感染,导致本病的发生。
莫拉菌性角膜炎的自觉症状较轻,多合并眦部睑缘结膜炎发生,病程发展缓慢,很少发生穿孔,严重者可引起前房积脓。
本病的症状较轻微,多合并眦部睑缘结膜炎发生,表现为眼睑出现痒、疼痛、眼睑发红、眼部分泌物增多等表现。
多发生在感染较重者,患者剧烈疼痛伴有液体从眼内流出,触摸眼球变得软而扁,严重者自觉有物体从眼眶内脱出。
炎症反应导致前房房水浑浊,出现严重的眼部刺激症状,有眼部烧灼感。
当出现眼痛、视力障碍、眼部分泌物增多、畏光、眼红等症状及时就诊眼科,行体格检查、血常规、分泌物细菌培养明确诊断。注意与匐行性角膜溃疡、铜绿假单胞菌性角膜炎、带状疱疹性角膜炎相鉴别。
当出现眼痛、视力障碍、眼部分泌物增多、畏光、眼红的情况下,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当出现眼部剧烈疼痛伴有液体从眼内流出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患者优先考虑去眼科就诊。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眼痛、视力障碍、眼部分泌物增多、畏光、眼红)
近期有无用眼过度?
近期有无免疫力下降?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是否有酗酒习惯?
医生通过视诊检查患者眼球有无突出畸形,眼球表面有无红肿、瘢痕、脓液,眼球运动是否正常。
细菌感染的患者多数有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病毒感染者有淋巴细胞升高。
通过刮取眼部分泌物涂片培养,若培养出莫拉菌可以明确诊断。
典型症状,即眼痛、视力障碍、眼部分泌物增多、畏光、眼红。
分泌物细菌培养出莫拉菌可确诊。
可有异物感、刺痛感甚或烧灼感,球结膜混合性充血,严重时伴有水肿。最初为灰白色或黄白色浓密浸润点,约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常环绕着灰暗色水肿区,通过分泌物细菌培养可与莫拉菌性角膜炎鉴别。
眼部剧烈疼痛、畏光、流泪,视力急剧减退。检查可见眼睑红肿,球结膜混合充血、水肿。病灶面和结膜囊有黄绿色脓性分泌物,且有特殊臭味,通过分泌物细菌培养可与莫拉菌性角膜炎鉴别。
除眼部症状,患者还有典型的带状疱疹皮肤损害或病灶,眼部表现为肿胀,角膜表面呈现粗大的、略高出角膜表面的混浊点,好发于老年人、免疫功能差的患者。而莫拉菌性角膜炎仅出现眼部改变,无皮肤损害。
莫拉菌性角膜炎主要是药物治疗,慢性炎症经久不愈的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可选择手术治疗。多数患者的治疗周期为7~14天。
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药物等,根据病情选择点眼次数以及是否联合用药。
对于症状严重者,可选择在炎症控制较好的情况下联合糖皮质激素滴眼。但不宜长期使用,常见不良反应有脂代谢紊乱、内分泌紊乱、骨质疏松等。
极少数药物治疗不及时,导致角膜溃疡、穿孔的患者需要角膜移植手术治疗。
莫拉菌性角膜炎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一般能够治愈,多数不影响自然寿命。用药结束后复查眼科检查和分泌物细菌培养即可。
莫拉菌性角膜炎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一般能够治愈。
莫拉菌性角膜炎及时治疗,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莫拉菌性角膜炎治疗不及时的患者可能导致视物不清的后遗症。
该病患者用药结束后1周复查眼科检查和分泌物细菌培养即可,注意复诊前不要使用眼药水,不要配戴角膜接触镜。
莫拉菌性角膜炎与饮食无关,一般无特殊饮食调理,营养均衡丰富即可。
莫拉菌性角膜炎的护理主要是注意眼部卫生,患者及家属注意观察眼部疼痛、红肿等症状有无好转,以及眼部分泌物有无减少。
莫拉菌性角膜炎患者治疗期间避免配戴角膜镜,避免用手揉眼。
治疗期间减少看手机和电脑的时间,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和疲劳。
莫拉菌性角膜炎术后患者注意伤口周围清洁和消毒,术后1周避免污水进入眼内。术后6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外出注意戴护目镜。
患者及家属通过观察眼部疼痛、红肿等症状有无好转,以及眼部分泌物有无减少观察疾病的治疗情况。
对于患有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全身疾病者需要控制原发疾病,否则容易影响眼部的治疗。
莫拉菌性角膜炎的预防主要是避免莫拉菌感染,日常注意用眼卫生。患有糖尿病、免疫性疾病等人群注意原发病的治疗。适度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对于高危人群每年定期进行眼科检查有一定的筛查作用。
对于老年人及嗜酒者,每年定期进行眼科检查有一定的筛查作用。
日常注意用眼卫生,减少角膜接触镜的使用,避免经常用手揉眼。
积极治疗糖尿病、自身免疫病等导致免疫力低下的全身疾病。
适度运动、规律作息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4743点赞
[1]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412-413.
[2]宋琛,马志中.眼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456-458.
[3]赵堪兴,杨培增.眼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80-581.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