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维生素B6缺乏病是一种罕见的神经内科疾病,通常由于维生素B6摄入不足、消耗过大、利用障碍等造成维生素B6的缺乏。主要症状为婴儿抽搐、惊厥、腹泻,面色、眼睑、指甲苍白、全身无力、眩晕等,主要发生于婴儿,预后一般,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患儿的死亡,但经过科学治疗可以治愈。
维生素B6缺乏病是指摄入的维生素B6不足,或因服用某种药物使维生素B6失去活性,或排泄增多所引起的综合征。
维生素B6依赖症是指及时摄入健康人所需的维生素B6的量,依然出现维生素B6的降低,通常属于遗传性疾患。
小儿维生素B6缺乏病的主要病因是维生素B6摄入不足、消耗过大、利用障碍等造成体内的维生素B6水平较低而发病,无明显的传播途径,主要发生于婴儿,诱发因素为体内的维生素B6代谢障碍,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维生素B6摄入不足是本病的常见的病因,特别是母乳喂养的婴儿,如果母乳加热的温度过高,或者服用避孕药,可导致乳汁中的维生素B6减少,进而使得患儿摄入的维生素B6严重不足而发病。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于维生素B6的需求量较大,因此消耗较大,则造成维生素B6缺乏表现。
结核类疾病以及肺炎等可造成患者的长期高热,进而增加维生素B6的消耗。
治疗一些特殊的疾病,如结核病的异烟肼等药物,可直接引起患者的维生素B6缺乏表现。
部分患儿的维生素B6摄入量正常,但吸收功能障碍,也可引起维生素B6的缺乏。
如果患儿的父母本身为维生素B6缺乏病,可直接遗传给孩子导致出生即发病。
部分婴儿摄入的维生素B6的量在其正常需要的范围内,但依然可以出现维生素B6的水平下降,主要原因是体内的维生素B6代谢障碍,导致无法完全吸收,从而产生维生素B6缺乏的表现,准确分类属于维生素B6依赖。
小儿维生素B6缺乏病为罕见病,相关记录和报道较少,因此无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
有相关家族病史的婴幼儿。
母婴喂养的婴儿、人工喂养习惯差的婴儿。
患有慢性消化道疾病的婴幼儿。
母亲孕期服用异烟肼等特殊药物的婴幼儿。
小儿维生素B6缺乏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抽搐、惊厥、腹泻、肢体的麻木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心脏病、智力发育落后等并发症。
抽搐、惊厥是本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孩子可出现突然的抽搐症状,甚至伴随两眼上翻、口吐白沫等,出现后必须立即就医。
腹泻是本病常见症状之一,且患儿的腹泻次数一般比较多,大便不成形。
周围神经炎是本病症状表现之一,主要以肢体的麻木等为突出表现,一般为对称性。
大部分患儿可出现皮肤干燥的表现,部分患儿还可伴有口唇、舌头的干燥表现。
本病患儿的抽搐症状表现较为剧烈,且经一般的治疗效果不明显。
出现明显的面色苍白、血色素下降等典型的贫血表现,需及时补充血液治疗。
患儿可表现为智力发育迟滞、耳部畸形、肢端肥大、骨骼畸形、身体发育不良,同时可有耳聋、伤口愈合较慢等症状。在服用大剂量B6后,症状均得以缓解。
生长发育不良是本病患儿的常见症状,可出现典型的生长发育迟缓,四肢较为纤细,身高体重明显达不到标准。
患儿可出现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发育较为缓慢等心脏疾病表现。
智力发育落后是脑部发育缓慢导致的疾病表现,学会走路、说话以及与人交流方面的时间比正常孩子要晚。
患儿可出现经常性的腹泻、呕吐等症状,同时对食物的吸收较差。
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如肺炎等,且发生的概率要大于正常婴儿。
出现婴儿抽搐、惊厥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主要就诊于儿科、神经内科,进行针对性的维生素B6水平检查来确诊小儿维生素B6缺乏病,注意与贫血和先天性发育障碍进行鉴别。
发现孩子出现皮肤改变、腹泻、嗜睡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查明原因。
出现抽搐、惊厥等表现时必须及时拨打120,立即就诊。
优先到儿科就诊。
出现抽搐、惊厥等症状为主时,也可就诊于神经内科。
孩子第一次发生抽搐、惊厥症状时什么时候?
发作的频率如何?仅发作过一次还是反复发作?
孩子平时是母乳喂养吗?直接喂养还是挤到奶瓶里加热再喂?
孩子的母亲查过维生素B6水平吗?直系亲属有维生素B6缺乏病史吗?
因为相关症状进行过就医治疗吗?做过哪些检查?
给孩子吃药了吗?吃过哪些药?服药频率和剂量如何?
用药后症状有缓解吗?
主要检查患儿的生长发育状况,身高、体重等是否严重低于正常婴儿标准,可初步判断孩子的维生素B6缺乏状况。
了解患儿和其母亲的日常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特别是母乳喂养习惯,以及是否服用避孕药物,可初步判断孩子的病因。
采用格赛尔发育量表等量化的具体标准对孩子的发育状况进行评估,主要观察智力发育和运动水平是否正常。
可判断患儿的维生素B6代谢是否正常,是否属于维生素B6依赖。
尿中色氨酸降解产物水平是诊断小儿维生素B6缺乏的主要检查,可明确判断患儿的维生素B6代谢状况。
主要观察患儿血液中的维生素B6是否在正常范围,但测定值波动较大,需理性参考。
红细胞内依赖性维生素B6酶活性是评价体内维生素B6水平的指标,如果出现维生素B6酶活性数值较低的情况下,需要针对于酶活性进行治疗。
主要通过不同的诱发电位判断患儿是否存在癫痫以及脑部病变,排除相关脑部疾病的诊断。
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关检查,可明确诊断为小儿维生素B6缺乏病。
患儿出现婴儿抽搐、惊厥、腹泻、肢体的麻木等症状。
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评估可见发育程度远低于标准,血液、尿液中的维生素B6水平测定可见维生素B6数值较低,尿中色氨酸降解产物水平较低以及脑电图检查未见明显的脑部病变。
贫血是小儿维生素B6缺乏病可出现的症状表现之一,但作为单独的疾病也容易与本病混淆,贫血可出现的面色、指甲苍白等表现也可出现于本病当中,但一般的贫血患儿不伴有生长发育缓慢、反复出现的抽搐、惊厥等表现,且血液、尿液中的维生素B6一般为正常水平,因此通过症状和维生素B6水平测定可明确鉴别。
先天性发育障碍的患者也可出现生长发育评估结果明显低于标准,同时智力发育也比较迟缓,是小儿维生素B6缺乏病也可出现的症状表现,但先天性发育障碍患儿一般不出现相关的抽搐和惊厥表现,大部分患儿的维生素B6水平也不会低于标准,且一般有相关的发育障碍家族史,因此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实验室检查可明确鉴别二者。
小儿维生素B6缺乏病的总体治疗为长期持续性治疗,多以维生素B6补充为主要的治疗方式,同时配合其他的药物治疗。其他治疗方式主要是康复治疗和红细胞悬液的输入。
在本病治疗中是最主要的治疗药物,可通过肌注和口服多种方式进行补充,对于症状的缓解作用较为明显。
主要针对患儿的抽搐、惊厥症状进行控制,改善患儿的一般状态。
可有效止泻,对于反复腹泻的患儿可避免由于大量腹泻造成的脱水等并发症。
心得安是常用的心脏疾病药物,防止患儿由于慢性的心力衰竭等疾病造成危及生命的危重症。
小儿维生素B6缺乏病无明确的手术指征,因此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如果患儿出现肌肉的退化和发育落后等,可通过康复训练逐步恢复行动能力
对于严重贫血的患儿进行红细胞悬液输注,可针对性改善贫血状态。
小儿维生素B6缺乏病大部分患者可治愈,不会影响患儿的自然寿命,但容易造成生长发育迟缓、心脏疾病等后遗症,建议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
经过积极科学的治疗大部分患儿可以治愈。
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在婴儿时期死亡,积极治疗后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小儿维生素B6缺乏病容易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心脏疾病等后遗症。维生素B6的缺乏可导致患儿在婴儿期即出现生长缓慢,从而表现为比正常儿童生长发育较为缓慢,同时患病时可导致慢性心衰等并发症,完全治愈的较少,从而造成心脏相关疾病的后遗症。
小儿维生素B6缺乏病的患者每2周要进行一次复诊,及时复查是否发生贫血等症状,如出现,则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红细胞悬液输入等治疗。
小儿维生素B6缺乏病的饮食调理较为重要,不合理的喂养方式可加重本病症状。
纠正孩子挑食的习惯,不仅要吃肉类,也要注意维生素的摄入,如水果、蔬菜等。
人工喂养的婴儿,牛奶的加热不可以反复进行,容易造成维生素B6的流失。
尽量采用母乳喂养,是营养最为全面也最为正确的喂养方式。
针对小儿维生素B6缺乏病,患者家属要带宝宝进行适当锻炼和定期复查,是本病主要的护理方面,同时注意孩子是否继续发生惊厥、抽搐、面色苍白等疾病表现。另外,用药时注意药物副作用,出现异常及时联系医务人员。
相关的神经系统药物可导致孩子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如反复出现时必须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
适当锻炼是患儿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可避免肌肉出现萎缩、退化。
特别是伴有贫血的患儿,及时复查可帮助医生了解血色素水平,从而判断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悬液。
母乳喂养是避免孩子出现相关的营养缺乏性疾病的主要措施,有条件的尽量进行母乳喂养,同时也有利于母亲产后的恢复。
小儿维生素B6缺乏病为营养缺乏性疾病,因此在孕期和新生儿时期进行全面的营养补充,且避免孕期使用相关药物是主要的预防措施。早期筛查可通过羊水生化来判断胎儿的营养水平。
孕期进行羊水生化检查,可在早期判断胎儿的营养水平,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饮食的调整。
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妇女必须注重维生素B6的补充,不仅可通过食用蔬菜、瘦肉、水果、谷类进行补充,也可口服维生素B6片。
孕期以及产后严禁服用避孕药物,是早期避免孩子出现维生素B6缺乏的主要措施。
人工喂养婴儿时,不可将牛奶或奶粉反复加热,可导致维生素B6的流失从而造成孩子发病。
孕妇和婴儿如果有相关的慢性消化道疾病,必须及时治疗和控制,以免造成维生素B6的代谢障碍。
提倡母乳喂养,是避免发生相关营养缺乏性疾病的主要措施。
如果有相关的家族遗传史,要在怀孕前及时检查尿液中的色氨酸降解物水平,补充维生素B6到正常水平后再进行怀孕。
4022点赞
[1]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M].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9:04:09-10.
[2]刘思琦.哺乳期妇女营养及其子女发育状况调查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7:01-02.
[3]杨顺航,付连超,马龙月,梁葵香.德州地区孕妇维生素九项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20:01:18-19.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