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范科尼综合征是遗传性或获得性近端肾小管多功能缺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近端肾小管对氨基酸、葡萄糖、钠、钾、钙、磷、碳酸氢钠、尿酸和蛋白质等多项转运功能缺陷的一类临床综合征,通常为先天性疾病。
与遗传因素有关但确切发病原因不明,主要由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引起。
主要由于其他疾病、药物和毒物导致的肾损害。
原发性儿童范科尼综合征大多是由先天性疾病导致,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参与该病的发生,继发性范科尼综合征主要是肾病综合征、急慢性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静脉血栓形成、异常球蛋白血症、肾髓质囊性病、多发性骨髓瘤等引起。
大多数是由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引起,也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X性联遗传,此外在某些病例中,无明显的遗传模式,表现为散发。该病既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共存,比如先天性代谢异常(胱氨酸病、半乳糖血症、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肝豆状核变性等)。
主要由于获得性疾病(如肾病综合征、急慢性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静脉血栓形成、异常球蛋白血症、肾髓质囊性病、多发性骨髓瘤等)、药物(如含木通、防己、厚朴的中药制剂、抗肿瘤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乙肝的核苷类药物等)及重金属中毒等引起的中毒性肾损害导致。
患有先天性代谢异常疾病,如胱氨酸病、半乳糖血症、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肝豆状核变性等。
患有后天获得性疾病,如肾病综合征、急慢性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静脉血栓形成、异常球蛋内血症、肾髓质囊性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药物,如含木通、防己、厚朴的中药制剂、抗肿瘤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重金属中毒。
儿童范科尼综合征大多与遗传有关,属于先天性疾病,比较罕见。目前由于其他疾病、药物等导致的继发性范科尼综合征有增多趋势。范科尼综合征由Fanconi于1931年首次报道,由于临床认识不足,有关范科尼综合征特别是儿童范科尼综合征报道较少。儿童原发性范科尼综合征急性型多在出生后6~13个月发病,预后差,患儿常死于尿毒症或继发感染。慢性型发病较晚,多在2岁以后,突出表现为侏儒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
儿童范科尼综合征好发于直系亲属有类似疾病或其他先天性遗传性疾病的儿童。
儿童范科尼综合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常表现为尿液异常、生长发育落后、无力、拒食、恶心、呕吐、腹泻、腹胀、发热、呼吸困难、消瘦等。主要与其原发病、病程长短及严重程度有关。
患者可出现肾性氨基酸尿、无选择性的全氨基酸尿。而高磷酸盐尿是导致佝偻病和骨软化症的主要原因。此外还可出现碳酸氢盐尿,尿葡萄糖、尿钾、尿钠、尿尿酸升高等症状。晚期可导致肾衰竭。
由于大量的溶质和电解质从尿中丢失,导致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低尿酸血症、低磷血症、低碳酸血症等,并出现相应的症状。
儿童患者通常为先天性疾病,除了原发性疾病的表现外,常因全氨基酸尿、肾性糖尿、磷酸盐尿、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等,从而导致多饮、多尿、生长发育落后、无力、拒食、恶心、呕吐、腹泻、腹胀、发热、呼吸困难、消瘦等。
由于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导致患儿营养不良,导致出现生长发育滞后和骨骼畸形。出现肾性糖尿和肾小管性蛋白尿,导致肾功能衰竭或感染。
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碳酸氢盐重吸收减少,产生碳酸氢盐尿导致Ⅱ型肾小管酸中毒。
近端肾小管多功能缺陷导致近端肾小管对于选择性重吸收的钠、钾、钙、磷、碳酸氢钠不能有效地重吸收。
肾小管对钙、磷重吸收减少,排泄增加,产生低钙血症、低磷血症,导致钙磷乘积降低,影响骨矿化;细胞内磷不足可降低1-α羟化酶活性,使肾内1,25(OH)2D3合成减少;低血钙、酸中毒时肾小管对钙的再吸收受抑制,导致肾性骨病,碱性磷酸酶升高、生长延迟、佝偻病、牙齿松动或脱落,甚至身高缩短。
疾病晚期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导致肾功能衰竭。
尿中过多丢失氨基酸、糖、磷酸盐、碳酸氢盐、尿酸及低分子蛋白,引起营养不良,导致患儿生长缓慢、软弱无力、多尿、烦渴、食欲差、消瘦,甚至造成成年时性腺发育不良或不育。
患者抵抗力降低,加之尿液酸碱度改变,容易并发上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
儿童范科尼综合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能够防止发生严重并发症,患儿一般状态可明显好转,生长加速,身体可正常发育至成年人。
对于存在发育迟缓、软弱无力,还有不明原因多尿、食欲差、消瘦、呕吐、便秘、发热等症状的患儿,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已经确诊为范科尼综合征的患儿,若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少尿,应及时就医。
大多患儿优先考虑去儿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生长发育异常有多长时间了?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口渴、多饮、多尿、食欲差、恶心、呕吐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无力、拒食、腹泻、腹胀、发热、呼吸困难、消瘦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尿常规,可见尿pH升高,轻度小分子蛋白增多,出现低比重、肾性糖尿,肾性全氨基酸尿。
血钾、钙、磷、尿酸降低,尿钾、钙、磷、尿酸增多。此外儿童范科尼综合征应检查外周血白细胞中胱氨酸含量。
X线表现提示双侧腕关节、膝关节骨骺区钙化带消失,膨大、模糊,呈毛刷状改变,骨质稀疏,骨皮质变薄,双侧股骨弯曲变形。
可见部分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细胞浸润或间质纤维化、小管扩张、萎缩、上皮细胞空泡变性。电镜上线粒体膨胀,多核,小管上皮细胞破坏,肾小球及小管周围基底膜增厚。
通过该检查可明确患者角膜是否出现色素沉着和结晶,有助于辅助诊断。
患儿出现食欲差、呕吐、多尿、多饮、脱水、生长发育迟缓、骨骼异常等表现。
尿化验异常,出现氨基酸尿、肾性糖尿、磷酸盐尿、碳酸氢盐尿,轻度小分子蛋白尿,低比重尿。
血生化异常,低血钾、低血钙、低血磷、低尿酸血症。
近端肾小管酸中毒
具备上述典型表现即可诊断,其中肾性糖尿、全氨基酸尿、磷酸盐尿为基本诊断条件。
本病由于肾小管重吸收磷酸盐减少,造成血磷下降、尿磷增多,钙磷乘积下降,骨质不能钙化。遗传学表现为X性联显性遗传。单纯口服磷替代治疗不能完全改善骨病,必须同时用1,25(OH)2D3治疗才能纠正骨软化。
常为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时间从生后数月起,常伴有肌无力,早期可出现手足搐搦症。由于缺乏1-羟化酶,不能合成1,25(OH)2D3,以低血磷、低血钙及氨基酸尿为特征。对维生素D2、D3均有抵抗,治疗需加大维生素D2剂量至生理剂量1000倍才有效。
原发性范科尼综合征与遗传因素有关,目前尚无法进行病因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继发性范科尼综合征则以治疗原发病为主。总体的治疗目的是延缓生命,控制佝偻病,预防骨骼畸形,促进生活自理。
纠正酸中毒,给予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或枸橼酸钠-枸橼酸钾合剂治疗。
纠正电解质紊乱,对于低磷血症、低钾血症的患者,分别给予磷酸盐制剂及枸橼酸钾口服。
治疗肾性骨病,中性磷和维生素D促进骨愈合和磷吸收。
该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对于儿童继发性范科尼综合征首先需要针对原发病治疗,如为药物或毒物引起的,需尽快停用药物,停止接触毒物。出现肾功能衰竭需要行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以及肾移植。低尿酸血症、氨基酸尿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
儿童范科尼综合征目前还无法治愈,但是早发现、早诊断,并坚持长期治疗,预后比较好,患儿佝偻病、酸中毒和氨基酸尿均可明显好转,生长加速,恢复正常生长发育。
儿童范科尼综合征多为先天性疾病,目前尚不能治愈。
儿童范科尼综合征积极治疗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儿童范科尼综合征治疗初期,至少每1个月复查一次;病情稳定后,可3个月复查一次。
儿童范科尼综合征会造成营养物质的丢失,因此注意日常饮食膳食多样化,避免挑食、偏食。同时补充足够的热量,对于促进患儿生长发育、恢复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可采用低盐、低含硫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忌食过酸的食物和饮料,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多尿时应补充足量的含盐液体,以防脱水。尿少时,需要控制液体摄入量。
加强护理和宣教,使儿童范科尼综合征患儿家长了解和掌握该病治疗康复和心理行为的相关知识。鼓励患儿保持乐观的态度,消除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培训患儿家长正确的日常护理常识,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了解各类口服用药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由于需要终身服药,根据康复情况调整药物剂量,但不可自行增减药物剂量。
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气分析、尿钙、尿磷,有病情变化随时就诊。
尿量监测,可用量杯测量尿量,并做好记录,测量体重并记录。
肾性骨病是影响患儿身体正常发育的主要原因,需要定期复查。并根据患儿佝偻病体征、血钙、血磷及尿钙、尿磷结果,调整磷酸盐、钙剂和维生素D的剂量。
儿童原发性范科尼综合征多数是先天性疾病,发病原因和机制不清楚,并没有特异有效的预防方法。但由后天获得性疾病、药物以及毒物导致的范科尼综合征,早期发现并早期针对原发病治疗及避免接触肾损害药物,有助于预防该病发生和防止严重并发症。
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含木通、防己、厚朴的中药制剂、抗肿瘤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部分治疗乙肝的核苷类药物,如阿德福韦酯或替诺福韦等。
避免接触重金属。
存在后天获得性疾病,如肾病综合征、急慢性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静脉血栓形成、异常球蛋内血症、肾髓质囊性病、多发性骨髓瘤等,早期积极治疗原发病。
4102点赞
[1]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M].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郑法雷,赵素梅,李雪梅,杨继红,黄庆元,魏珉.范可尼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与生化异常[J].中华内科杂志,2000(11):14-17.
[3]王文红,张碧丽,张瑄,李莉,杜悦新.儿童范可尼综合征19例临床分析[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0(05):394-395.
[4]李杏,宋恩莲.小儿原发性Fanconi综合征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3):2179-218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