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是血中抗蛋白酶成分α1-抗胰蛋白酶(简称α1-AT)缺乏引起的一种先天性代谢病,通过常染色体遗传。临床常导致新生儿肝炎,婴幼儿和成人的肝硬化、肝癌和肺气肿等。
α1-抗胰蛋白酶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成员,主要作用是抑制丝氨酸蛋白酶,包括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蛋白酶3(Pr3)和组织蛋白酶G等,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主要是基因突变结果,会导致体内正常α1-抗胰蛋白酶水平偏低或肝脏异常α1-抗胰蛋白酶的蓄积,引起多种疾病,包括肝损害、肝纤维化、肝硬化等症。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α1-抗胰蛋白酶的相关基因变异,使正常的α1-抗胰蛋白酶生成不足,从而引起肝脏和肺脏的损伤。
α1-抗胰蛋白酶主要在肝脏合成,基因突变后肝内合成的变异型α1-抗胰蛋白酶,不能正常释放,沉积在肝细胞中,损害肝细胞和胆管细胞的功能,进而可引起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
肺部没有足够的α1-抗胰蛋白酶时,使肺组织失去正常的扩张和收缩功能。
吸烟会刺激肺组织,产生更多的有害物质,加重肺部的损伤。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共显性遗传代谢性疾病,临床上以早发性肝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特点,各种族发病率差异明显,全球大约300多万患者。纯合型蛋白酶抑制物表型ZZ(PIZZ)α1-抗胰蛋白酶缺乏在成活新生儿的发病率为1/2000~1/3000,是儿童肝病最常见的遗传性病因。
具有家族史的新生儿。
新生儿肝炎患者。
肝硬化患者。
肝癌患者。
肺气肿患者。
少部分人患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后可无并发症出现,大部分人在青中年期患严重的肺气肿,少部分人在婴儿期就已患肝脏疾病,可发生以胆汁淤积为主的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的新生儿往往会有持续性黄疸,于出生后1~2个月被发现。患者常伴有大便陶土色、尿色深等症状表现。体检可发现肝肿大,化验检查可发现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水平轻或中度升高。2~4个月时黄疸往往消失,在2岁以后可现肝硬化。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的成年人,通常以门脉高压症为首发症状,如治疗不及时,或死于上消化道出血或肝昏迷。
部分患者会出现腹胀、食欲差、咳嗽、咳痰、胸痛、气急等情况。
当人体缺乏α1-抗胰蛋白酶时,体内就会释放出过多的溶酶体酶。这种酶具有破坏性,进入肝脏后,就会引起肝脏损害,诱发肝炎。
12%~15%的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患儿会因为肝脏淤胆,长期无好转,逐渐可发展为进行性肝损害,进展为肝硬化,甚至死亡。引起的肝硬化也可在成年时发生,也可伴发肝癌,但在中老年期才出现肝硬化者很少。
胆汁淤积性黄疸是指因胆汁淤积而使血中胆汁酸和胆红素均高于正常值。8%~12%的PiZZ型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的新生儿在出生后一个月内即发生胆汁淤积性黄疸,血清胆红素可高达340µmol/L,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可达150~1300U/L。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的就医原则就是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疾病持续发展,损害肝功能,诱发肝硬化、肝功能衰竭或并发败血症而死亡。
患儿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黄疸等症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如果出现尿色深黄、大便呈白陶土色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成年人出现门脉高压症,应立即就医。
建议患者到消化内科就医治疗,当呼吸系统受累及而出现症状需就诊呼吸科。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
有无家族史?
是否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黄疸的症状?
是否存在尿色深黄,大便呈白陶土色?
是否有其他病史?
肝功能检查可以帮助判断肝脏有无损伤及损伤程度、评估预后情况。
有助于确定肝脏损害情况,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判断疗效。
可以帮助判断呼吸道是否通畅、肺容量是否正常、肺和气道有无病变,可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检测血中α1-抗胰蛋白酶的含量和活性。
该项检查是诊断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的金标准。
应用等电聚焦或酸性条件下琼脂电泳鉴定α1-抗胰蛋白酶表型可建立诊断。目前,PCR技术已用于检测α1-抗胰蛋白酶变异体,此法不仅迅速、敏感性高,而且只需极少量的细胞物质,该技术对确定诊断、人群筛检及出生前诊断等均有用。
婴幼儿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皮肤瘙痒、不爱吃饭、体重减轻、发育迟缓等症状。
成年人或年长者出现呼吸短促、咳嗽、喘息、全身无力、腹胀、食欲缺乏等症状。
肝功能检查显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
肝穿刺活检,见肝细胞充满球形红色小体,糖原染色呈阳性反应等。
肺功能检查提示肺功能下降。
α1-抗胰蛋白酶含量降低。
α1-抗胰蛋白酶表型分析是诊断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的金标准。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可出现劳动或运动时气短、呼吸困难程度随活动加重、体重下降、食欲减退、上腹胀满等症状,与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引发的症状类似,需注意区分。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体内α1-抗胰蛋白酶并不缺乏,无黄疸、大便灰白色等表现。
肺源性心脏病患有长期咳嗽、咳痰及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活动后症状加重等情况出现,易与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混淆。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患者无心脏病变及肺动脉高压,做α1-抗胰蛋白酶表型分析可资鉴别。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也许是因为没有引起重视而未进行相关的诊断造成的。如果能够对病因做到针对性地诊断,并对因治疗,将能延缓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预后及患者生存质量。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支气管舒张剂,可以有效缓解呼吸短促、气急等症状。常用的支气管舒张剂有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及甲基黄嘌呤类。
对于有咳嗽患者,使用止咳祛痰药,可以改善呼吸急促、咳嗽等症状。常用止咳祛痰药有氨溴索、羧甲司坦。
使用抗生素可以防治肺部感染,需要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抗生素。
目前很多国家采用静脉滴注人血α1-抗胰蛋白酶,来治疗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引起的肺部疾病,如肺气肿、COPD和急性肺损伤等。
替代已有损害的肝脏,矫正代谢缺陷,以免进展到全身性病变。对并发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治疗可能成为一种有效方法。
利用遗传工程的方法对患者植入Z基因,以使其产生α1-AT,外源性α1-AT蛋白置换的治疗还在研究中。
目前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尚无特效疗法,不过及时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预后。如未正规治疗,可引起呼吸、消化系统持续受损,发生功能障碍,严重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昏迷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通过治疗只能缓解症状,无法痊愈。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会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严重者可造成死亡。
随访密度起初为1~2个月一次,病情稳定后为3~6个月一次。
婴幼儿以母乳喂养为主,适当增加辅食。儿童及成人正常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肝功能损害明显者,应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
以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补充维生素,适当的多喝水,少食多餐。
忌油炸油腻、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忌吃高蛋白质、含盐量高的食物。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的护理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主,平时需保证充足睡眠,减少机体体力消耗,减轻肝脏的生理负担。同时注意定期到门诊复查,监测并治疗以延缓疾病的发展。
成人应尽早戒烟,婴幼儿需远离二手烟的环境。
注意休息,保障睡眠。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不感到疲劳为度,增强自身抵抗力,预防肺部感染。
适时接种疫苗,如甲型和乙型肝炎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肝脏癌变风险增高,需要定期复查。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因而最好的办法是及早避免α1-AT缺乏症的发生。
有家族史的家庭、新生儿肝炎综合征者、新生儿黄疸严重者、儿童或青春期严重肝功能不全及门脉高压者,需早期检查,做肝功能检查、肝穿刺活检、α1-抗胰蛋白酶含量测定、α1-抗胰蛋白酶表型分析、Pi表型分析等检查,确诊后积极治疗。
做婚前健康检查。
有家族史的家庭孕前需做遗传咨询。
进行产前筛查,避免患儿出生。如父母一方为Pizz杂合子,其子女有25%的可能出现Pizz表型,在15~17周胎龄时,直接取胎儿脐血作Pizz基因型分析,对具有发病危险的胎儿终止妊娠有肯定的价值。
4865点赞
[1]刘宇良,杨笃才,匡青芬.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的诊断与治疗[J].实用临床医学,2017,018(002):104-107.
[2]任沁,周旭.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及其治疗[J].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2018(2):91-94.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