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多见于急性的、速度较快的失血,使机体有效循环急剧减少,而引起全身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使多器官功能受到损害,导致组织缺血缺氧、代谢障碍和神经功能紊乱等。其病情凶险、变化快,极易导致患者死亡。一旦发生失血性休克,应立即进行处理,预防不良后果。
失血性休克直接原因是急性失血量超过全身血量20%,剩余血液不足以支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导致多脏器功能受损,可见于严重创伤、消化道溃疡出血、产后大出血等情况。
出现如骨折、脏器损伤,容易在短时间内大量失血,造成失血性休克。
溃疡如果发生在血管较密集的区域,则可能引起持续失血,出血量过大则会出现失血性休克。
肝硬化造成的门静脉高压容易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进食冷、硬等刺激性食物时,如果发生血管破裂,则可能引起机体在短时间内大量失血,造成失血性休克。
受精卵未在子宫正常位置着床发育,常见为输卵管妊娠,随胚胎发育可能造成输卵管破裂,导致腹腔内大出血,易引起失血性休克。
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前,由于宫缩乏力、胎盘滞留、产道或宫颈裂伤等情况,造成产妇出血,失血量大的情况下可能导致休克。
本病也可见于出血或渗血较多的手术过程中,如巨大肿瘤的切除、直肠癌切除的骶前静脉丛撕裂以及肝叶切除的大出血等。
失血性休克为急诊科常见病,发病无明显性别、年龄、地区差异。
受伤严重,未能及时止血,失血量过多时易发生失血性休克。
消化道溃疡、肝硬化、腹主动脉瘤、异位妊娠患者,常因血管破裂导致大量失血,造成失血性休克。
失血性休克的典型症状为皮肤苍白湿冷、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尿量减少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呕血、呼吸窘迫等伴随症状,患者还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
无合并症,仅轻度心率增快;无血压、脉压及呼吸变化。
心率增快(>100次/分)、呼吸加速、脉压下降、皮肤湿冷、毛细血管充盈延迟、轻度焦虑。
明显呼吸急促、心率增快、收缩压下降、少尿、明显意识改变。
明显心率增快、收缩压下降、脉压很小(或测不到舒张压)、少尿或无尿、意识状态受抑(或意识丧失)、皮肤苍白或湿冷。
伴有原发病相关症状,如消化道出血者可能伴有呕血,呼吸系统出血可能出现呼吸窘迫等症状。
循环血量减少,患者处于极度缺氧状态下,可能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最主要的表现是呼吸急促,且无法用常规氧疗方式进行缓解,还可能出现咳嗽、血痰等,严重时会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死亡。
失血性休克状态下,在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可能出现纤维蛋白沉积、血小板聚集,形成微血栓,导致循环功能和其他内脏器官功能障碍。
代谢性酸中毒是严重创伤患者的并发症。当动脉血pH降低至7.2以下时,可出现心肌收缩力下降和心排血量降低,可表现为血管扩张、低血压、心动过缓以及重要脏器血流减少。此外,代谢性酸中毒还可影响凝血功能。
休克可引起免疫抑制,能增加机体对外源性和内源性感染的易感性,休克与感染互为因果。失血性休克一旦伴发感染,就增加了治疗上的难度,死亡率增加。
如有消化道溃疡等病史,或受到较重创伤,出现皮肤苍白湿冷、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尿量减少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做体格检查、血常规、动脉血气分析等检查项目明确诊断失血性休克,与其他类型休克进行鉴别。
受到较重创伤后,可见大量出血,或出现皮肤苍白、四肢湿冷、意识模糊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有消化道溃疡、肝硬化等病史的人群,如未经过系统治疗或未经过复诊,如感到不适、出现呕血、便血,或出现精神紧张、心率加快、尿量减少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多数患者优先在急诊科就诊。
如何受伤的,受伤多长时间了?
受伤后神志是否清楚?
是否有出血,出血量大概在多少?
是否有精神紧张、尿量减少的症状?
既往有无病史?(如消化道溃疡、肝硬化、动脉瘤等)
医生对病史进行详细询问,并对病人进行全面体格检查,检查脉搏、血压、体温等基本体征,同时检查病人神志状态、持续观察尿量,对失血量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初步评估。
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的变化对诊断及判断是否持续出血有重要作用,同时提示是否出现感染、贫血,为治疗提供依据。
采集血液,分析不同类型的气体和酸、碱性物质含量,是唯一可靠的判断和衡量人体酸碱平衡状况的指标。
根据影像结果,对器官是否存在原发病变进行判断,同时能够对器官状态进行评估。
中心静脉压正常值为0.49 ~ 0.98kPa (5~ 10cmH2O),在低血压情况下,中心静脉压低于0.49kPa (5cmH2O)时,表示血容量不足。连续测定中心静脉压和观察其变化,要比单凭一次测定所得的结果可靠。
凝血功能监测在休克早期即进行凝血功能的监测,对选择适当的容量复苏方案及液体种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常规凝血功能监测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D-二聚体、血栓弹力描记图(TEG)等
通过肺动脉插管和温度稀释法,测出心排血量和算出心脏指数。休克时,心排血量一般都降低。连续监测心排血量与心脏指数,有助于动态判断容量复苏的临床效果与心功能状态。
根据病史,在继发于体内外急性大量失血或体液丢失,或有液体(水)严重摄入不足史的基础上,伴有休克的症状和体征,一般可迅速诊断失血性休克。
休克早期,患者表现为兴奋、烦躁、焦虑或激动,面颊、口唇皮肤色泽苍白。随病情发展,脑组织缺氧、缺血加重,可出现表情淡漠、意识模糊、昏迷,四肢冰冷。
临床上常用脉率/收缩压(mmHg)计算休克指数,帮助判定休克的有无及轻重。指数为0.5多表示无休克;1.0~1.5有休克;>2.0为严重休克。
CVP正常值为0.49~0.98kPa(5~10cmH2O)。当CPV<0.49kPa时,表示血容量不足;高于1.47kPa(15cmH2O)时,则表示心功能不全、静脉血管床过度收缩或肺循环阻力增高;若CPV超过1.96kPa(20cm H2O)时,则表示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
正常人尿量约50mL/h。休克时,肾脏血灌流不良,尿的过滤量下降,尿量减少,是观察休克的重要指标。
失血性休克需要与其他类型休克进行鉴别,如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等,结合患者病史和体征,对出血现象和机体补偿性反应做出诊断并不困难,而感染性休克常有明确感染灶、炎症反应,过敏性休克则常出现水肿等表现。
失血性休克一般为短期治疗,一般情况下,病人需要尽快止血并补充血容量,以尽快恢复组织器官的血流供应,保障器官功能恢复。可以使用等渗盐溶液、碳酸氢钠注射液、氨甲环酸针剂等药物进行治疗,严重创伤患者需要接受手术,对损伤进行控制,防止进一步恶化。
患者需保持平卧,使用担架救治,可将病人头部靠近后方抬担架者,便于观察患者神志、表情等情况,以监测病情进展。使用其他交通工具,患者头部朝向应与前进方向相反,防止脑部血供进一步减少。
转移不同部位损伤的患者时应有相应体位要求,并采用固定带等辅助,防止损伤加重。
如因血源或配血等原因不能及时输血时,先给中分子右旋糖酐、羧甲淀粉或平衡盐溶液输入。在估计所需补充的血容量时,不仅要随访血压,更重要的要观察尿量、微循环和中心静脉压的变化。
休克时给予外源性儿茶酚胺类药物,一般罕见改善心排出量,因为内源性儿茶酚胺的释放量已超过增强心肌收缩力的所需浓度,血管收缩剂可使血压升高,但这仅是增加总外周血管阻力的结果。在血压过低为了维持重要生命器官必要的血流灌注量,可暂用血管收缩剂作为过渡,但剂量不宜过大。或可采用血管收缩剂和血管扩张剂联合用药的方案。一旦出现肺血管阻力增高而致后负荷增加时,心排出量减少,右心室和左心室终末舒张压增高,此时给予血管扩张剂可纠正上述异常变化。
随着血容量的补充和静脉回流的恢复,大量乳酸进入血循环和冠状血管,为了维持心肌的收缩力,应补充碳酸氢钠,及时纠正酸中毒。
在血压很低和肾血流灌注不足时,利尿剂虽可增加休克患者尿量,但将进一步丧失血容量。
受到严重创伤的患者需要及早接受手术,及时控制伤情进一步恶化,有助于机体恢复。通常需要先对休克患者进行及时抢救,等症状好转后再进行相关的手术较为安全。对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手术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能尽可能快地进行止血以及抢救患者生命,因此手术操作应尽量简单快速。待患者身体状况好转后可视情况选择进行再次手术治疗。
及时给予鼻导管和面罩吸氧,严重休克和循环衰竭的患者,可进行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
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应尽快止血,否则休克不会得到纠正。一般先采用暂时止血的措施,待休克初步纠正后,再进行根本的止血措施。但在存在难以控制的出血时,(如肝、脾破裂),应一面补充血容量,一面手术止血。决不能因患者血压过低,情况不好,而犹豫不决,以致失去抢救时机。
如果失血性休克患者得到及时施救,救治成功率较高,有效降低伤残率和病死率,提高患者未来生活质量,预后良好。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处理、救治,严重者预后不良,往往器官功能受到损伤,甚至因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本病能够治愈,失血性休克越早接受治疗,治愈效果越好,早期治愈率在90%以上,而晚期治愈率低于30%。
得到及时救治者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因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为主,选择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有助于机体恢复。
宜食用富含维生素、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新鲜水果蔬菜等。
忌食用抑制铁吸收的食物,如咖啡、浓茶等。忌刺激性食物,应戒烟、酒。
补充营养,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含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供给足够热量,提高机体抵抗力,但要警惕消化道出血。
如有消化道溃疡、门静脉高压等病史,应避免粗糙、坚硬、生冷的食物,以免诱发出血。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应从多方面进行,配合抢救,妥善安排输液顺序,并注意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休克发生后立即建立1~2条静脉输液通道,保证输血、输液通畅。
抽血做交叉配血试验,准备输血并按医嘱准备平衡液、碳酸氢钠等。
妥善安排输注液体的先后顺序,在尚未配好新鲜血时输注平衡液,晶体与胶体比例为(2.5~3):1。必要时采取加压输液方法,大量快速输液时注意监测中心静脉压,防止急性左心衰竭发生。
配合病因治疗的护理,创伤引起大出血和(或)有手术适应证的内脏出血者,应尽快使用三腔双囊管压迫止血。
采取平卧位,以利脑部血液供应或将上身和下肢适当抬高10~30°,以利呼吸和下肢静脉回流,保持患者安静,减少搬动。
保持呼吸通畅,氧流量6~8L/min,必要时床边紧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
家属需要密切关注患者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同时关注患者精神状态、尿量,如果出现异常改变应及时进行救治。
由于休克起病急且十分危急,特别是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在了解到自己大量失血时都会感到焦虑,对手术普遍存在恐惧心理,而且同时存在缺氧症状,会是病人呼吸加深加快他们往往顾虑重重,精神紧张,情绪不安。对于这种病人,护理人员应该热情大方,和蔼可亲。努力使他们消除不安的心理,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
在抢救的过程中,严格认真监测尿量极为重要。失血性休克病人需置导尿管,并每小时测量一次尿量。经抢救治疗后每小时尿量恢复至30ml时,为失血性休克缓解的一个重要指标。
必须充分做好手术病人的术前准备,包括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补足血容量等,同时全面了解患者内脏功能,拟定合适的手术方案。
失血性休克的预防应从病因进行,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减少意外的发生,并积极治疗消化道溃疡等原发病。
定期体检,以及时发现疾病,从而较好治疗、恢复,尽量避免存在发生失血性休克的隐患。
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自身防护,以减少意外损伤。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清淡饮食、合理运动,预防肝硬化、血管硬化等疾病。
对有可能发生失血性休克的伤病员,应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确切止血、进行包扎、保持卫生,对骨折部位稳妥固定等。移送伤员途中要持续输液,并做好急救准备。
患有肝硬化、消化道溃疡的人群,应注意清淡饮食,减少食用冷、硬等刺激性食物,防止刺激消化道,引起静脉破裂导致大出血。
[1]王晓婷.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379-380.
[2]林静.预见性护理在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研究,2020,28(5):159-160.
[3]李素文,王小丽,张益香.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急诊护理与并发症预防[J].中外医疗,2016,35(9):158-160.
[4]钟吉锋.失血性休克手术室抢救的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171-173.
[5]苟淑芳.输卵管妊娠破裂导致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抢救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0,8(12):3217-3218.
[6]方尔斌.重症创伤失血性休克的诊断和救治体会[J].亚太传统医药,2009,5(7):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