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青春期的孩子有哪些心理特征

点击播放医生的语音回答
00:0001:34
01:34
青春期的孩子心理特征最突出的就是有一定叛逆的表现,比如总是对权威人物有很多抵抗心理且不愿意合作,不愿意听从他们的教育,认为父母及老师的道理都是絮叨且非常反感,甚至有冷战的行为。此外,变得非常的独立且要求尊重,尤其希望父母家人给予自己平等的对待,认为自己已经成熟长大,所以对自己的意见应该多尊重与重视,否则就有可能引起矛盾冲突。最后也有可能会出现非常多的自我意识高涨的特点,主要是非常重视自我的体验且内心变得非常丰富,总是爱思考深刻的人生道理,会担心自己未来也会计划将来要做什么事情等,自我意识高涨的表现也是非常突出的特征。
2023-08-26浏览30796次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相关推荐

罗国帅 主治医师

天津市安定医院 三甲
12岁孩子的心理特征
"十二岁孩子的心理处于一种中间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有可能变得很难管,因为逐渐进入青春期,所以在这个过渡阶段当中有以下的特点:\n1、有可能会表现得特别成熟或者装作特别成熟,表现的对任何事情都很了解。\n2、除了学习以外开始注意到异性,而且有一定的物质需要,对于同学之间的恋爱关系有可能会特别敏感,甚至有些人开始变得爱慕虚荣等。3、孩子特别需要自己的空间,需要独立思考,而且需要一定的自由权利,比如和自己的好朋友出去逛街和玩耍,或者在家的时候有一定的时间可以安排游戏、看电视等等。\n所以进入十二岁以后一定要多跟孩子沟通和交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燕利娟 主任医师

长春市心理医院 三级
12岁孩子的心理特征
12岁的儿童是自我发现的开始,儿童在12岁的时候可以发展出更自在、更有安全感的特质,同时也会自我包容、自我管理、自我依赖。从自我中心走出,开始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成长经历和困难,已经能够一定程度的接纳自己和别人的不完美,包括宽容父母情绪失控和小错误。并且具有宽容、富有同情心、友善,也是12岁孩子的首要特点。所以可以用更加成熟的眼光看待人和事,与家人和平相处,也可以独立自主。12岁儿童其它方面成熟的特质,不但在意自己的表现,同时也在意别人的反应,比如别人的想法、做法。已经能够体会别人的感受和情绪,也开始懂得尊重别人的心情,在别人不开心的时候格外小心。并且能接受批评,认为自己做错事,应该受到责罚,但是非常强调公平性。如果是手足或者朋友被误会,就会努力辩白。12岁儿童不喜欢被紧张的流程约束,愿意享受更多的供给支配。因此完成任务的时间需要一定的宽限,使孩子可以从容的完成。通常不喜欢严厉的控制,遇到困难的时候,温和而明确的解说可以帮助孩子。

张清友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全国第12
几岁是青春期的孩子
如果不分男孩、女孩,一般10-19岁为孩子的青春期,青春期主要表现为第二性征发育,同时伴随着身体激增,即身高增长比较快,女孩通常比男孩平均早2年进入青春期,青春期具体年龄如下:1、女孩:通常11-18岁为青春期,出现乳房发育以及阴毛、腋毛,再过一般2-2.5年的时间,可以出现月经初潮;2、男孩:通常13-20岁为青春期,比女孩晚2年,男孩会出现睾丸增大,睾丸容积增多,从而出现阴茎增大,长出喉结、胡须等。青春期的孩子可能会出现体内激素水平的显著变化,容易出现叛逆的性格或精神行为异常,必须密切注意孩子的青春期保健。青春期是对孩子成长非常重要的阶段,家长要尽量给予比较广泛和深入的关注。

张建宏 主任医师

河南省精神病医院 三甲
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
很多家长都有困惑,孩子上中学后经常和父母抗衡、叛逆、关系紧张、家庭气氛不和。而父母此时处于更年期,因为各种原因压力大、情绪不稳、内分泌失调、容易愤怒等,很容易和孩子出现对峙的局面。青春期既不同于儿童,也不同于成人,通俗的说,是带引号的小大人阶段,身体发育已经接近于成人,但心理发育方面还是孩子。作为家长,适当的认可孩子的独立性,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空间,只要不违反原则即可。不然孩子认为父母总在控制自己、压抑自己,管得过于宽泛。另一方面,作为家长,在教育管理孩子上不能缺位,不能把所有的教育责任都交给学校,协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言传身教极为重要。加强和孩子的沟通、互动、家庭气氛、民主和谐,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的交友、心理变化及时关注。因为有的孩子认为父母只关心学习,不关心本人,这是真实的呼声。   

张玉玲 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全国第67
青春期孩子为什么嗜睡
青春期孩子嗜睡的原因常见有以下几方面:1、睡眠质量低:如果孩子在青春期夜间睡眠质量较差,出现频繁夜间清醒,导致睡眠质量降低或睡眠时间过短,造成白天精神状态差且疲劳,未能及时缓解,从而引起嗜睡;2、发作性睡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难以进入睡眠状态,属于睡眠障碍性疾病,需要及时查找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3、肥胖:部分孩子青春期出现嗜睡是由于体重增长速度过快,出现肥胖,肥胖的孩子会出现夜间打鼾,甚至夜间呼吸暂停,影响夜间睡眠质量,导致白天时嗜睡;4、糖尿病:部分孩子患有糖尿病时会伴有嗜睡。

张晓蕊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全国第21
青春期孩子的表现
一般男孩和女孩进入青春期的时间不一样,表现也有差别,女孩绝大部分是在11-13岁开始进入青春期,在17-18岁结束,男孩可能稍微晚一点,一般13-14岁进入,18-20岁结束。孩子进入青春期主要的表现,见于以下:一、第二性征的发育:当孩子出现第二性征发育的时候,这个就是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标志。1、女孩:对于女孩一般的表现是乳房的发育,女孩可能会有月经的初潮,另外女孩可能还会有臀部、大腿脂肪的堆积增加,导致女孩的体态向女性转换、变化;2、男孩:男孩第二性征发育的时候,主要表现为阴囊、阴茎增大增粗,另外男孩会出现声音的低沉、体毛的出现,比如孩子阴毛、腋毛会出现,女孩也会有。另外男孩会出现喉结,还有遗精,这些都是青春期男孩比较常见的第二性征发育的表现。二、身高的突增:无论是男孩、女孩,当进入青春期之后,除了第二性征的发育之外,还有一个特别明显的表现就是身高的突增,孩子会出现大概2-3年身高的急剧增长,在这之后,孩子的生长高峰就过了,基本终身高的变化不会太大。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主要的表现是第二性征发育相关的表现和身高的激增,当孩子出现这些表现的时候说明进入了青春期。

崔永华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三甲 全国第41
5岁幼儿心理特征
5岁幼儿应该处于学龄前晚期,即将上幼儿园的状态,5岁孩子最大心理特征就是好奇心和求知欲特别强,特别爱问问题,而且5岁孩子,已经开始有较强自我意识,喜欢自己做事情,而且喜欢自己做完一件事情,假设刚才没有做完,玩一会回来之后继续把刚才事情做完。另外,5岁孩子特别喜欢参与有组织的游戏活动,在组织游戏活动过程中,有集体观念,会把自己的愿望和集体观念结合在一起;5岁孩子特别爱劳动,喜欢干活,喜欢帮大人做事情,会从做事情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和快乐。所以5岁孩子,在各个方面,为将来或者下一步上学做准备,是快速成长的时期。

曲姗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全国第21
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沟通和交流
与青春期孩子沟通跟交流的难点在于这个时期的孩子通常容易有叛逆的心理,孩子不愿意接受长辈或者父母的说教,特别希望得到尊重,家长要遵循平等与尊重的原则。父母可能很难去认同孩子的观点和行动,如穿衣打扮、社交、生活作息,可能观点上不一样。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进行沟通,比较容易成功,避免说教和过分控制孩子。如果过分去控制、说教孩子,可能效果较差,反而会让关系变紧张。如果能够看到孩子的长处,以鼓励的姿态去交流,会比较容易成功。如果拿出相互尊重、平等的姿态与孩子交流,让孩子愿意吐露心扉,可能便于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

王志新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全国第43
青春期孩子脾气暴躁怎么办
青春期的孩子脾气特别暴躁,处理措施如下:1、改变沟通方式:家长要学会沟通,因为既往孩子在小的时候,一般都是由父母包办孩子的事情,所有的事情都要听父母的安排。孩子到了青春期,孩子的独立意识开始逐渐增强,这个时候要注意跟孩子沟通的方式,尽量与孩子用朋友式的、成人式的沟通方法,可能会理解到孩子的一些内心世界,孩子也能够理解家长的一些内容。所以,这个时候的沟通方式非常重要,这种朋友式的平等沟通,可能会缓解孩子的脾气暴躁;2、尊重孩子独立的意志: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意志,如果孩子有一些独立的想法,要支持和鼓励孩子,不要一味地打压或者一味地强求,以免让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加严重;3、鼓励孩子多运动、多活动:这个时期的孩子,相对精力比较旺盛,让孩子多参与些体育运动,可能会让孩子内心的焦虑得到一些发泄;4、多交朋友:让孩子多交朋友,一个好的朋友,多看书、多读书,也会让孩子交到这种书上的朋友,可能让孩子舒缓内心的焦虑和紧张。对于孩子暴躁的脾气,也会有所帮助。青春期是一个特殊时期,这个时候孩子的脾气暴躁,家长应该多理解,多鼓励孩子进行这种活动,改善孩子暴躁脾气的情况。

曲姗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全国第21
青春期孩子抑郁怎么办
如果发现孩子青春期抑郁,应该尽快就医。抑郁是疾病,应该获得医疗帮助,目前医疗手段非常多,进展也很大,可能有药物干预、心理干预。对于孩子而言,所有未成年人即18岁以下的孩子存在抑郁,都应该首选心理治疗。孩子普遍有心理成长问题、应激问题、应对不足问题,在性格成熟过程中,人格特点还在形成中,此时孩子获得心理治疗,能很好地帮助改善抑郁症状。抑郁有生物学基础,很多时候单纯的心理治疗不一定能完全缓解,可能要合并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因人而异,每个人使用的药物不同。综合而言,建议两种治疗结合,是很多人的最佳治疗手段。对于父母要做的改变,在孩子的心理治疗中,尤其家庭治疗中可以获得提示、启发,孩子、家长需要合作,和医生共同战胜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