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分享至
  • 复制链接
取消
点击这里 让更多人看到

心理干预适应症

庞吉成心理科主治医师
淄博市妇幼保健院三甲
咨询
播放语音内容
01:40
心理干预适应症在临床上,从广义上来讲,心理干预没有绝对的禁忌症,也就是说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心理干预,所以说即使是健康的人,也可以进行心理干预。从狭义的或者是专门的心理干预来讲,主要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神经症,如焦虑症、恐惧症以及病症或者是癔症、人格障碍、神经性厌食、性心理障碍、适应障碍、成瘾行为、儿童和青少年的情绪和行为障碍等等。专门的心理干预也适用于心身疾病以及一些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当然了,重性精神疾病应该不是在急性期的。但是专门的心理干预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各个病期的患者,对于有一些患者只能谨慎的有限度的使用心理干预,错误的应用不但不能够帮助患者,反而可能会伤害或者是加重病情。对于伴有强烈的自杀观念的抑郁症患者,一味的去心理干预可能会加重患者的负担,所以应该有所区别对待。
2023-06-10浏览18084次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小儿精神科医生推荐

相关推荐

张建宏主任医师
河南省精神病医院三甲
什么是心理危机干预
随着社会发展、气候变化,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越来越多,涉及的人群越来越广,像海啸、地震、火灾、空难、矿难、泥石流、战争等,这些变化给个体带来明显影响,比如反复受创伤的经历。心里面一直想这个事情,没有安全感,反复做和创伤有关的噩梦。人们的心理创伤像身体创伤一样,也需要消毒、整理、缝合、修复,这种使受灾人群心理得到援助的工作,就是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危机干预,一定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做,它与平时心理医生坐门诊,等待来访者的工作模式截然不同。许多心理干预的场所在灾难现场,或和灾难现场相隔不远。受灾者个体一旦出现焦虑、抑郁、伤心、食欲不振、恐惧、想死、无法工作和干家务,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缓解倾向,应该及时寻求心理危机干预。因为对暴露于灾难现场的人,这种创伤性回忆的损害很大。
有来医生主任医师
有来医生健康科普平台民营医院
密切接触者如何进行心理干预
首先要仔细回想是否与他人有过密切接触,如有应先进行自我隔离、观察,做好相关生活事宜的准备,并及时联系社区、单位或学校等组织,进行环境消毒和防疫措施。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适度的害怕是正常且重要的情绪,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危险的警觉,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如果有不适症状,但又不敢去医院,可先在家进行网络咨询或电话咨询。如果医生建议去医院,可以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去医院就医。内容来源:有来医生
张建宏主任医师
河南省精神病医院三甲
心理危机干预的适应范围
心理危机干预,主要针对大多数正常人群,但是正常人群在大灾难来临或受到创伤时,需要进行及时的心理危机干预。因为心理创伤不及时干预,可能在日后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人在受到创伤时,会出现抑郁、焦虑、烦恼、情绪不稳、借酒消愁等,与平时不一样的心理行为。也可能出现无法工作、无法自拔,总是回忆受创伤的经历或晚上睡眠多梦,没有安全感,觉得自己以前的生活被打破,像地震、火灾后的人群,缺乏安全感,缺乏和别人交流的欲望,这时医生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患者日后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的可能性会下降。心理危机干预是公共卫生事业,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极为重要,心理危机干预也会降低自杀的发生率,有些人用这种极端的行为,面对现实的压力。
刘连忠副主任医师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三甲
心理危机干预案例有哪些?
"我曾经碰到一个案例。一个三十七八岁的职业女性,因为情感的问题出现了割腕自杀的行为,当时她在医院的急诊科进行外科的一些处置,我们对她干预的措施,首先就是积极地倾听,听她倾诉内心的痛苦、苦闷;第二个是积极的给她以支持、鼓励,让她知道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可以找专业的医生,她的朋友进行咨询,获得支持的。第三个,我们就她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去寻找处理问题的途径。比如争一份恋情,因为恋情走到了一定的障碍的时候,我们是否只有自杀这样一种途径解决问题,是否还可以有更多的这个选择的余地。这样患者在医生进行积极的干预之后,情绪逐渐得到一些缓解和调整,在事后的跟踪中发现患者从危机中走出来之后,也能够积极地面对她情感的误区,调整自己的状态,积极地回到正常的工作生活的轨道。"
徐汉明主任医师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三甲
强迫症的心理干预方法
"强迫症的心理干预方法应该来说,只要是从现在各种的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流派都可以使用在强迫症的治疗上面,就看每个治疗师他的使用的方法。目前有依据的,能够充分说明它疗效的,大家都认为是认知行为治疗,效果是比较可靠,比较好的。"
李丽嫱主任医师
北京天坛医院三甲全国第26
如何对抽动症儿童进行心理干预
对抽动症儿童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家长、医生和教师等,以下是一些建议:1、家长关爱与理解: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支持者,需要了解抽动症的性质,理解孩子的困境,避免对孩子进行过多的指责和批评。家长应该保持耐心,关注孩子的情绪波动,及时给予安慰和鼓励。同时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家庭环境,减少孩子的心理压力;2、沟通与支持:多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感受到被关爱,有助于缓解他们的情绪。家长可以鼓励孩子与同龄人建立友谊,参加兴趣小组,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同时家长要与学校老师保持良好沟通,确保孩子在学校也能得到适当的支持和理解;3、积极应对压力:帮助孩子学会应对压力,提高他们的心理韧性。家长可以教会孩子一些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练、正向思考等;4、建立良好作息: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良好的作息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抽动症状的缓解;5、鼓励参与治疗: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家长可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等。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的问题,学会应对和缓解症状;6、寻求专业帮助: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诊,寻求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医生会根据孩子的病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家长要积极配合治疗,按时给孩子服药,并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总之,抽动症儿童的心理干预需要家长、医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通过关爱、理解、沟通和支持等方式,帮助孩子克服抽动症带来的困扰,实现全面发展。
刘兰英主任医师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三甲
强迫症的心理干预方法
心理干预方法是强迫症的主要治疗方法,现在在国际也非常流行,也是强迫症治疗的主流方法。强迫症的心理干预方法主要有:1、认知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在强迫症治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个治疗主要是通过改变患者认知,达到患者的思维改变,从而改变行为;2、行为治疗,往往会与患者做好行为上的作业或清单,定期进行作业布置让患者自己完成。行为治疗往往会与药物治疗结合在一起进行结合性治疗。以前日本比较流行森田治疗,患者可能需要根据森田治疗节奏,分为几个期。根据每步骤再进行规范治疗,同时现在在日本也比较流行正念治疗,正念治疗主要是让患者进行自我反省以及反思,包括静坐、冥想,相对治疗效果还是比较好。整体而言,治疗也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治疗方案的制定。强迫行为如反复洗手,每天要洗5个小时,可能不推荐给患者做正念治疗,可能会比较推荐做行为治疗。
张建宏主任医师
河南省精神病医院三甲
强迫症的心理干预方法
强迫症患者有些想法来源于自己,但又是自己所反对的想法。比如患者总觉得自己的手没有洗干净,反复洗涤,但又有相反的观点,洗手没有必要,但是控制不住。这种强迫和反强迫相互斗争,导致患者十分痛苦和焦虑。而医生对强迫症的治疗,包括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和森田疗法。认知疗法是对强迫症患者的非正常评价、认知、看法,进行认知上的纠正。比如现实中的风险,肮脏的风险,并没有患者想的那么大,有的强迫症病人总认为,艾滋病病毒随处可见,需要经常消毒家具、居住的环境、汽车等,经常用洗涤液消毒,或巴氏液消毒,这显然是一种扩大性方法。行为疗法是指通过一些行为,让患者暴露在其认为的肮脏的环境中,反复触摸患者以前认为很脏的东西,像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等,通过行为,让患者的病态行为进行消退。   
孙倩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三级
儿童哮喘的心理干预措施有哪些
儿童哮喘的心理干预非常重要,因为心理因素很可能触发或加重哮喘症状,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心理干预措施:1、家长教育和心理支持:家长是儿童哮喘治疗的重要参与者,医生应向家长传授哮喘的基本知识,帮助他们理解孩子的病情,减轻家长的焦虑和担忧。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护理,如观察病情变化、正确使用药物、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等;2、患儿的心理疏导: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帮助他们理解哮喘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通过耐心倾听、解答疑问、提供安全感等方式,缓解儿童的焦虑、恐惧和沮丧情绪;3、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儿认识和改变错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如过度担忧、害怕哮喘发作、对治疗的不信任等。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提高患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减轻心理负担,改善哮喘症状;4、情绪调节和放松训练:教会患儿如何调整情绪,如通过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心理想象等方法进行放松训练,以减轻紧张和焦虑情绪;5、社交技能训练:帮助患儿学会与同伴、老师和亲人沟通,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以增强自信心,减轻心理压力;6、家庭治疗:对于家庭关系紧张、亲子关系不良的患儿,可以通过家庭治疗来改善家庭环境,减少心理压力。总之,儿童哮喘的心理干预应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旨在减轻患儿和家庭的心理负担,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心理干预需要医生、家长和患儿共同努力,贯穿在整个治疗过程中。
汪云主任医师
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三甲
如何进行儿童抽动症的心理干预
儿童抽动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障碍,表现为突发、反复和无意识的运动或声音。抽动症通常发生在儿童时期,其病因可能与遗传、环境、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心理干预是儿童抽动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1、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家长要为儿童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给予儿童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同时,家长要学会正确地教育和引导儿童,避免过度溺爱或过分严厉,以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发育;2、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观察儿童的情绪变化和心理状况。如果发现儿童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家长要及时与儿童沟通,了解儿童的心理需求,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3、培养儿童的自信心:抽动症儿童可能会因为症状而感到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家长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家长可以通过鼓励、表扬等方式,帮助儿童建立正面的自我评价,提高儿童的自信心;4、开展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儿童抽动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可以带儿童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分析疗法等。心理治疗可以帮助儿童调整心态,减轻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促进儿童全面康复;5、增加儿童的社会互动:家长要鼓励儿童参加社交活动,与同龄人建立良好的友谊。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儿童可以学会应对挫折,增强心理素质。同时,社交活动可以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减轻心理压力。总之,儿童抽动症的心理干预包括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开展心理治疗以及增加儿童的社会互动等。家长在治疗儿童抽动症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为儿童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同时,家长要积极引导儿童,帮助儿童度过疾病期,促进儿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