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分享至
  • 复制链接
取消
点击这里 让更多人看到

分离焦虑治疗的方法

庞吉成心理科主治医师
淄博市妇幼保健院三甲
咨询
播放语音内容
01:39
分离焦虑治疗在临床上以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为主,尤其是心理治疗的方法。对于分离性焦虑治疗,尤其高发于儿童期,要培养家长对孩子自理能力的状态,扩大孩子们的接触面,培养孩子和人的相处能力,提前做好分离焦虑的准备。对于有明显焦虑的患儿要进行放松训练、生物反馈训练和音乐疗法训练等,目的是减轻焦虑引起的肌肉紧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心血管系统或者消化系统的症状。药物治疗对于个别比较严重的患者,药物治疗也是比较好的选择,例如应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改善分离焦虑,如劳拉西泮或者应用没有镇静作用的非苯二氮卓类的抗焦虑药物,如丁螺环酮、坦度螺酮等药物。临床治疗要注重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联合治疗,尽快调整改善分离焦虑的症状,使孩子能够尽快的适应环境。
2023-06-06浏览85793次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小儿精神科医生推荐

相关推荐

易军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三甲
什么是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指成人之间或者儿童与某个人(包括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产生亲密的情感联系后,又要与之分离时,从而产生的伤心、痛苦、不舍、担心、焦虑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主要表现为过分担心亲人离开后,自己发生危险或过分担心自己无法独立生活。
王薇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三甲全国第50
什么是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者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表现包括三个阶段:\n第一个阶段,反抗阶段,患儿会嚎啕大哭、又踢又闹。\n第二个阶段,失望阶段,这个时候孩子依然哭泣,断断续续,动作的吵闹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n第三个阶段,超脱阶段,这个时候孩子可以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比如正常的吃东西、玩玩具,但是看见母亲时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n会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幼儿环境的巨大变化,先从生活规律到生活习惯,都与在家里、周围的情况有所不同,所以会造成孩子的分离焦虑。"
司振阳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中医院三甲
分离焦虑期怎么治疗
很多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早期,会出现分离焦虑症。这种情况,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处理。首先,是给孩子进行心理安慰支持治疗。因为孩子年龄毕竟太小,不能够立刻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家长要在家多加安慰,给孩子讲解在幼儿园只是短暂的分离,家长会及时的接孩子回家。其次,在家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多关心孩子,让孩子有安全感。这样孩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能良好的适应在幼儿园的生活,从而减少分离焦虑的症状。 然后,可以给孩子逐渐延长分离焦虑的持续时间。比如,如果在孩子上学的早期,上学的时间可以相对减少。比如,给孩子半天来适应,给孩子过渡的适应时期。随着时间的推迟,孩子大多数能够自我调节。
李婷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三甲
分离焦虑障碍怎么治疗
"分离焦虑障碍多见于幼儿及儿童,也可见于成年人。幼儿及儿童的分离焦虑障碍,首先采用父母教育的方式,让父母认识到分离焦虑的存在,并且安慰、理解孩子,鼓励孩子表达、宣泄不良的情绪,并且进行适当的保证。其次也可以采用认知行为治疗,主要是对于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好的、较大的儿童进行,可以应用理解、尊重、支持、识别不良的认知,并且让患儿学习缓解焦虑情绪的办法,比如转移注意力、放松训练等。然后也可以进行家庭治疗,主要是调整可能存在的家庭问题,比如说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问题。成年人的分离焦虑障碍多是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结合的办法,药物治疗可以使用一些抗抑郁剂,比如帕罗西汀、多塞平、西酞普兰等,也可以短期应用苯二氮卓类的抗焦虑药,比如地西泮、阿普唑仑等,心理干预可以使用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析等。"
黄建军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三甲
幼儿分离焦虑怎么处理
幼儿分离焦虑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早期与家长的分离不可避免。有一些孩子长时间离开父母之后,会出现过分的紧张、恐惧、哭泣、无法入睡,或者出现惊厥的异常反应。家长应该及时发现孩子的焦虑,观察孩子焦虑,首先需要分析,如果出现这种反应,一定是孩子的世界发生了一些变化。父母长时间与孩子分离,对孩子是一种伤害,而这种伤害则带来心理不安全感。所以尽可能在孩子幼儿阶段给予全程的、足够的、安全的陪伴,尽量避免离开孩子。另外,有些找保姆或者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去带孩子,也应尽可能的稳定,频繁的更换养育者,对孩子的心理并没有好处。而孩子进入托儿所、幼儿园时出现分离焦虑可以理解,如果反应过大,家长们可以进行一个过渡,即陪伴孩子半天,或者先与孩子一块跟班适应,再逐渐分离,比较合适。有的家长因为孩子反应过大,直接让孩子不上幼儿园、托儿所,由家里人照顾,反而会给孩子带来其它伤害,影响孩子的社交功能,当孩子遇到困难麻烦的时候,总是会回避退缩。面对幼儿的分离焦虑,家长们应该重视起来,孩子早期体验对性格的养成非常重要,所以家长们发现孩子早期出现分离焦虑,应该及时进行关注、处理、引导,使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心理,非常有必要。
卢和丽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三甲
儿童分离焦虑怎么处理
"症状较轻的儿童分离性焦虑症患者可以首选非药物治疗,如支持性心理治疗、心理教育、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通过上述非药物治疗方式来观察患儿症状的改善程度,如果经过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等治疗效果仍然不佳,药物治疗可以作为辅助治疗的手段。其中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是疗效肯定的,被认为是治疗儿童分离性焦虑症的首选药物,在临床上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具体年龄以及基础疾病情况等来综合考虑患儿使用哪种药物。使用较多的药物有舍曲林、氟伏沙明、氟西汀,不管使用上述哪种药物对患儿的症状进行控制,都需要耐心等待药物起效。"
张玉玲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三甲全国第67
幼儿园分离焦虑怎么处理
孩子出现幼儿园分离焦虑症状时,家长可以采用以下办法进行处理:1、家长应让孩子充分感觉到父母的关心和爱,并非上幼儿园后就不要他了,对他的关心爱护不会减少;2、使其充分认识到上幼儿园的好处,一方面可以学到更多知识,同时还可以认识许多小朋友;3、还未上幼儿园时,可以带其与幼儿园的小朋友玩耍,逐渐适应环境,尽可能减少分离焦虑症的出现;4、若已经出现分离焦虑症,可先缩短孩子上幼儿园的时间,比如开始时去幼儿园半天,待适应幼儿园生活后再逐渐延长时间。也可以在刚上幼儿园时陪在其身边0.5-1个小时,待其逐渐适应、缓解后,家长再行离开。使孩子有缓冲过程,以最大限度减少分离焦虑症的症状。
张玉玲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三甲全国第67
孩子分离焦虑怎么处理
孩子分离焦虑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逐渐降低依赖程度:如在上幼儿园前或者是父母上班前,有短暂时间段与父母分开,比如妈妈每天间隔0.5-1个小时不要和孩子共处在一个房间,让其逐渐适应分离过程;2、转移注意力:孩子发现父母不在身边,出现哭闹、焦虑、情绪压抑情况,可用其比较感兴趣玩具、较熟悉动画片分散注意力,让孩子忘掉不愉快的事情;3、许诺条件:如果孩子由于上幼儿园而产生分离焦虑,在刚上幼儿园阶段,可许诺部分条件,如可以在上幼儿园时拿平时喜欢的玩具,此时孩子有一定感情寄托,发生分离焦虑情况也会逐渐得到改善。以上是对轻度分离焦虑的处理办法,如果是年长孩子且分离焦虑症较严重时,需及时咨询精神心理科医生,必要时可能需要给予药物干预治疗。
曲姗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三甲全国第21
分离焦虑要怎么办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或者年龄比较小的孩子,与熟悉的环境、人分离的时候,产生的焦虑反应。之所以会有焦虑反应,可能是部分孩子对父母或亲人过分依赖,如上幼儿园可能要换环境,与老师合作而没有父母的帮助、支持,会觉得很难适应。分离焦虑可通过以下方式缓解:1、做准备:父母可以给孩子做一些指导、训练,能够掌握技能,实现没有父母的帮助和陪伴,也可以适应环境,如自己穿衣、自己用勺子,有困难与老师报告。此类能力训练及自己准备,可能使得孩子的信心更足,对父母的依赖没那么强,会更好适应分离场景;2、转移注意力:孩子容易被新事物吸引,可以准备新鲜的事情,包括新游戏、新玩具、新东西,使孩子被别的事物吸引转移注意力后,使他能从分离场景中比较快地融入新环境,尽早缓解与亲人分离的痛苦。
张卫华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三甲全国第92
如何帮助有分离焦虑障碍的孩子
有分离焦虑症的孩子出现问题,一般和孩子的成长经历以及身体素质、生活经历有一定关系,要对这些问题做评估。如果确定孩子是分离焦虑,因为该病病情比较严重家长已经处理不了,最好先到专科医院找专科医师进行求治,进行专业咨询,然后请医生评估孩子状况,针对孩子的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案,包括必要时可以接受药物治疗。如果孩子病情程度不是很重,家长可以通过平常多鼓励来改善病情,多发现孩子的长处,要真诚、真心的鼓励孩子的优点。如果条件具备,可以多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运动,提高孩子对于环境变化的应对和处理能力,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这些是对孩子未来的健康,减轻分离焦虑都非常有用,非常重要的措施。但这些措施一定要有耐心,一定要坚持,避免过于急躁。如果过于急躁,给孩子形成不良互动,对孩子的分离焦虑治疗会更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