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分享至
  • 复制链接
取消
点击这里 让更多人看到

巨球蛋白血症怎么治疗

盛秀云血液肿瘤科主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三甲
主页
播放语音内容
01:09
巨球蛋白血症,首先是血液中出现异常增多的IGM,即巨球蛋白血症。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至于的治疗的话要根据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表现来采取治疗方式的。第二次国际的专题讨论,把苯丙酸氮芥、核苷酸类似物以及单克隆的抗体美罗华作为巨球蛋白血症初始的一个理想选择。特别强调在选用一线治疗时要根据是否存在血细胞减少、是否需要尽快控制疾病、年龄以及是否要自体移植进行治疗。烷化剂就是苯丙酸氮芥,核苷类似物有克拉屈滨,还有一个是美罗华的治疗。
2023-01-05浏览51005次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血液内科医生推荐

相关推荐

吴垠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三甲全国第68
什么是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指机体内IgM蛋白分子数量较大,当进行生化检测时,可以发现球蛋白的数量非常高,以往称之为巨球蛋白血症;但现在发现巨球蛋白血症实际上是B细胞克隆性增值引起的低度恶性肿瘤,属于淋巴瘤范畴。但该病属于低度恶性的淋巴瘤。
吴垠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三甲全国第68
巨球蛋白血症如何治疗
巨球蛋白血症治疗方法包括:1、靶向药物治疗联合细胞毒药物化疗:其中细胞毒素药物包括环磷酰胺、氟达拉滨等;2、对巨球蛋白血症的并发症,如贫血、高黏滞综合征进行治疗;3、血浆置换:可快速缓解症状。具体用药请结合临床,由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吴垠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三甲全国第68
巨球蛋白血症的症状
巨球蛋白血症的症状包括:1、高黏滞综合征,患者表现为头晕、头疼、头胀等;2、异常恶性细胞的大量增殖,抑制正常的骨髓造血,患者出现贫血的症状;3、其他部位肿块,患者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一般在体检的时候被发现;4、检查发现腊肠样改变,患者出现四肢麻木,周围神经炎的表现,肾功能不全等症状;5、部分患者出现淀粉样变性表现;6、雷诺综合征。
王艳军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三甲
巨球蛋白血症的症状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也称为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B淋巴细胞起源的恶性增殖性的疾病。主要的特征就是合成和分泌单克隆的IgM能力的淋巴样浆细胞浸润骨髓,这是它的主要的特征。 临床表现方面,早期可以表现为疲乏、无力、厌食以及消瘦等一般的症状。如果骨髓受到累及,还可以出现贫血的情况。大约有30%的患者可以出现肝脾的肿大,或者是淋巴结的肿大。另外,巨球蛋白血症还可以引起并发症,例如高粘滞血症,可以出现疲乏、头晕、视物模糊、黏膜出血、神志的改变,有的还可以出现昏迷。 另外还可以并发冷球蛋白血症,主要表现为雷诺现象、寒冷性的荨麻疹等。还可以出现的出血异常,或者是外周神经的病变,淀粉样变等症状。
刘加强主任医师
日照市人民医院三甲
巨球蛋白血症生存时间
巨球蛋白血症的生存时间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但是临床研究发现巨球蛋白血症的平均生存期一般在5年左右的时间,并且多种因素都会影响巨球蛋白血症的生存期,比如患者的年龄、血液中β2-微球蛋白浓度的高低以及病人的肾功能状况等,都是影响巨球蛋白血症生存时间的关键因素。 巨球蛋白血症目前主要的方法就是靠化疗,可以用烷化剂、长春新碱、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并且临床研究发现,年龄小于50周岁者,同时血清中β2-微球蛋白浓度低于2.5mg/L者,病人的生存期相对较长,最长者可以达到10年左右的水平,但是大部分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在5年左右。
吴垠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三甲全国第68
巨球蛋白血症的发病原因
巨球蛋白血症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免疫因素: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是慢性感染,机体免疫系统处于增殖状态,长期增殖的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2、有一定的遗传背景因素;3、环境因素,如射线或化学物质的接触史,增加发病率;4、与基因MYD88改变有一定关系。
任斗副主任医师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三甲
巨球蛋白血症是癌症吗
"巨球蛋白血症不是癌症,是血液系统一种偏惰性的血液系统肿瘤,也就是是因为骨髓当中浆细胞明显升高,分泌大量IgM型球蛋白,从而导致血液高凝,以及肾功能损害等临床表现,血液粘滞度增高或者免疫球蛋白功能下降,从而出现巨球蛋白血症。\n主要的检查手段是针对骨髓做穿刺活检,找到克隆性浆细胞,抽血查血液当中球蛋白明显升高的情况,以及做MYD88基因检测有突变的情况。因此巨球蛋白血症不是癌症,所谓癌症是指发生在肺、乳腺,或者结直肠等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
刘加强主任医师
日照市人民医院三甲
多血症怎么治疗
"多血症指血细胞数量增高、血容量增加引起的一类疾病,最常见的疾病是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增多症有两种类型:第一种,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在临床上叫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骨髓增生性疾病,外周血中红细胞数量异常增高,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放血疗法,通过静脉放血,把血液中过多的红细胞释放出来。此外,还可以应用羟基脲和干扰素治疗,效果良好。第二种,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常见于慢性缺氧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先天性发绀型心脏病等。对于这类疾病的治疗,主要是积极的治疗原发病,比如先天性发绀型心脏病,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手术治疗,解决人体缺氧的状态,红细胞的数量会逐渐的降至正常。"
李超林副主任医师
烟台毓璜顶医院三甲
尿酸血症怎么治疗
"血尿酸的正常参考值上限是420umol\/L,如果测定血尿酸水平超过了420umol\/L以上,临床上称为高尿酸血症。如果血尿酸水平420-480umol\/L之间,这类患者就是要严格的控制饮食,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尽量不吃,比如说贝壳类的海鲜,动物的内脏、啤酒、菌类等等,注意监测尿酸的水平。480-540umol\/L之间这部分患者,同样也是应该严格的低嘌呤的饮食,2-3个月以后复查一下血尿酸水平,如果还是明显高于正常,就需要口服的降尿酸药物的治疗。如果血尿酸水平达到540umol\/L以上了,这部分患者除了要饮食注意外,可以直接那口服降尿酸药物进行治疗。"
聂志扬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三甲全国第60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怎么治疗
"纤维蛋白原是肝脏合成分泌的一种蛋白,正常人纤维蛋白原的浓度在血中是2-4g\/L。如果血浆纤维蛋白原超过4g\/L,就称为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原因可能是与遗传和生活方式有关。另外,在炎症和应激状态下,纤维蛋白原也会升高,例如有风湿免疫系统的疾病,或者恶性肿瘤都可能导致纤维蛋白原的升高。纤维蛋白原升高之后,会增加血液的黏稠度,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此时需要使用抗凝抗血栓的药物,例如口服阿司匹林或者氯吡格雷,以及肌肉注射低分子肝素等。另外目前临床上还可以使用血浆滤过或者血浆置换等治疗,来降低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