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分享至
  • 复制链接
取消
点击这里 让更多人看到

如何缓解抑郁

王灵强精神科主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九六四医院三甲
咨询
播放语音内容
01:16
抑郁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情绪,缓解抑郁情绪分三种疗法,具体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要根据抑郁的情绪到什么程度,来选择具体的治疗办法。
如果是轻度,可以选择自我调整或者心理咨询治疗,中度、重度的抑郁症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比如临床常用的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舍曲林、氟西汀、帕罗西汀等药物。物理治疗经颅磁刺激,也可以配合药物或者联合心理治疗,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好的是药物联合心理治疗的办法。如果抑郁症非常严重,达到了严重的自伤、自残的行为或者观念,对自己造成很大的伤害,也可以选择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抑郁自杀、自伤倾向的病人,治疗效果非常不错。
2023-10-21浏览78809次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精神科医生推荐

相关推荐

刘玉杰主任医师
朝阳市第二医院三甲
如何缓解产后抑郁
"缓解产后抑郁的方法:释放不良的情绪,心情不好时,强迫自己想一些高兴的事情,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降低期望值,把自己的担心说出来,让别人帮助化解。与其他新妈妈在一起聊聊孩子的感受,装扮一下自己,让自己美一些。主动去寻求和接受他人的关注,有了别人的关注,女性朋友就不会有被忽视的感觉,这是有效的预防和缓解产后抑郁的方法。坐月子的时候,女性朋友可以多和身边的朋友交流。抑郁的起因主要是对于生活或者其他事情的不满,新妈妈不妨找亲戚朋友大声的哭诉一番,也可以帮助自己排忧解难,缓解抑郁。"
李俊芳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三甲
如何缓解产后抑郁
"产后抑郁症一般出现在产后六周,主要是因为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产后身体激素水平和心理突然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主要有情绪低落、疲劳、食欲不振、失眠、焦虑等等,所以这种情况应该要及时治疗、缓解。如何缓解?应该找闺蜜、朋友、家里人把难过的话都通通说出来,让他们了解自己,说说以后心情会舒服一些。\n另外,要做运动缓解压力,运动可以出门散散步,做做伸展运动让心情好起来。饮食平衡也是重要的因素,缺乏饮食也可能加重沮丧和不安,所以产妇一定要让自己摄取营养均衡的饮食,帮助自己恢复疲劳跟饥饿。另外,产后一定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劳,过劳也是抑郁的主要原因,所以要让自己好好休息,让伴侣或者朋友、家里人帮带宝宝,自己出去转转、休息一下比较好。"
曲姗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三甲全国第21
有抑郁情绪怎么缓解
有抑郁情绪应该就医,听一听专业医生的意见。因为抑郁情绪是一个精神症状,是一个病的表现,可能存在抑郁症,可以出现在一些适应障碍里。很多时候,需要医学干预,比如需要药物帮助,从而比较好地缓解情绪,有些时候需要一些心理治疗,比如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等。有些时候,也需要自己做一些改变,比如可以运动,体育运动可以很好地缓解抑郁的情绪,大脑在运动的时候,会释放一些稳定情绪的物质,这个物质会让情绪有缓解。或者对朋友倾诉,也可以起到缓解情绪的作用。另外,适当放松,如平时工作比较忙比较累,可以去郊游,去接触一下大自然,或者旅行,也可以使抑郁的情绪获得改善。还可以转移注意力,平时可能比较忙,转移这种忙碌的生活,做一些平时不太做的事情,比如做一些手工、刺绣,学习某个乐器等,这些让人身心愉悦的活动,也可以使情绪获得缓解。
韩耀静副主任医师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三甲
压力大抑郁如何缓解
压力大的抑郁缓解方式可以从几方面进行:1、压力是否为长久性、压力是否可以分解,把压力从大压力分解成小压力目标,然后把小压力目标分别做好;2、如果有压力大引起的抑郁情绪,是否可以有减压的行为方式,人在抑郁还有焦虑或者心情不舒畅时会逃到舒服的地方,而舒服的地方能让心灵得到暂时的平静、休息,即处在个人兴趣爱好中。这就关系到自己是否有兴趣爱好、是否愿意和朋友聊天、是否愿意和其他人聊自己的苦恼,也许聊天中朋友会找到办法,在放松中就能得到灵感解决问题。如果兴趣爱好是运动,规律的有氧运动是缓解抑郁有效的治疗方法,长期规律运动的人可以在其体内检测到快乐计数和压力计数的平衡状态,让个人抗压能力大大提高,当快乐计数和压力计数在平衡状态时,心态更容易乐观、积极、客观,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压力大不仅会产生抑郁,也会伴有焦虑状态。抑郁和焦虑状态都可以在运动、兴趣爱好中得到缓解;3、自己愿意让这种状态存在多久,是否愿意求助朋友、专业医生,专业医生会帮自己做很多事情,比如帮助建立一套自我压力应对系统,也许在下次觉察到抑郁或者焦虑苗头时,就可以解决好这个事情。
王志欣副主任医师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三甲
如何缓解产后抑郁
缓解产后抑郁需要看看心理医师,通过心理医师的开导,可以缓解产后抑郁的情况。另外,还需要自己调理,家人需要多陪伴等,这都可以改善抑郁的情况。 产后不能经常一个人在家照看孩子,需要老公多陪伴妻子,然后自己平时多看看书,多听听音乐,也可以改善自己的情绪。如果抑郁比较严重,需要在医师诊断下合理服用药物调理,比如可以服用黛力新等药物。 同时建议多出去散散步,也可以跟朋友多交流等。如果失眠引起的产后抑郁,可以在医师诊断下合理服用安神的药物,比如可以服用安神补脑液,同时建议在睡觉前喝牛奶,可以改善睡眠质量,也可以服用维生素B12,可以营养神经。
曲姗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三甲全国第21
抑郁头疼怎么缓解
抑郁头痛的缓解方法是尽快改善抑郁症状,比如应用抗抑郁药。通常认为头痛很可能是抑郁的一部分,因为抑郁并不只是影响人的心境,抑郁有三大类影响,具体如下:1、心境症状:高兴不起来、低落、意志消沉、悲观等;2、认知症状:脑力下降、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反应变慢、思维变钝、言语变少、说话变慢等;3、躯体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心悸、不想吃饭、没有力气、疲乏、沉重、疼痛感觉明显等。头痛很可能是抑郁的一部分,就会理解为抑郁症状获得缓解,头痛也会缓解。但不是单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全面的抗抑郁就是选择抗抑郁药,抗抑郁药一般很安全,没有成瘾性和依赖性,可以很规范的使用很多年,也可以比较快改善症状。此类症状是全面改善,不仅改善心情,也会让人的疼痛好转,包括头痛或者各种疼痛症状,都会减弱和消失。如果在抗抑郁药起效前,头痛症状很突出,则可以临时使用止痛药,也可以改善症状。
万兴松主任医师
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三甲
抑郁头痛怎么缓解
"头痛是抑郁症常见的症状,首先要治疗抑郁症,抑郁症状缓解以后,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躯体化症状,这些症状都会缓解。抑郁症常见的治疗,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n药物治疗是中度以上抑郁症主要的治疗措施,目前临床上一线治疗抑郁症的药,5-羟色胺选择性重摄取抑制剂SSRIs,代表的药物有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SNRIs,代表的药有文拉法辛、度洛西汀。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像NaSSA,代表的药有米氮平,还有传统的三环类、四环类抗抑郁药,以及单胺氧化酶抑制等等。物理治疗主要是电休克治疗,心理治疗要根据不同的患者,选择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
唐佩茜副主任医师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三甲
更年期抑郁如何缓解
在更年期阶段许多人因其社会身份的转变,需要去重新适应新的社会身份,并且从忙碌的工作状态转变到赋闲在家的状态,因此很多人会发生更年期抑郁症。此时我们可以尝试适应新的身份以及去拓展更多的社交活动,对于我们自身情绪的缓解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更年期抑郁程度轻重的判断,患者自身无法完成,应及时前往正规的医院就诊,听取专业医生的建议进行调理。
王颖主任医师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三甲
如何缓解产后抑郁?
"产后抑郁通过心理调解,自己疏导或者是家人疏导,还有看一些平时喜欢看的书,或者听平时喜欢听的音乐,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是不能疏解,建议找精神科的医生,通过一些药物进行疏导。如果是身体上的一些原因,造成的产后抑郁,可以看相应的内科医生,如果是因为睡眠导致的,可以通过一些中药的调理,缓解抑郁的症状。"
禹华良副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三甲全国第11
怎么缓解焦虑抑郁的情绪
当感到焦虑抑郁时,大家可以通过适当运动、练习冥想、保证充足的睡眠、管理健康状况等方法缓解压力、释放不良情绪。适当运动适当运动可以训练大脑,使它在经历恐惧或担忧的身体症状(例如心率加快或呼吸急促)时不会惊慌,能缓解焦虑抑郁。运动方式较多,其中团队运动、骑自行车、有氧运动和健身活动益处多多,但是锻炼不一定多多益善,每周3~5次,每次持续45-60分钟左右。练习冥想数十年的研究表明,冥想有益于心理健康。冥想练习可以激活与情绪控制相关的大脑网络,还能够降低血压和压力荷尔蒙皮质醇。值得注意的是,与许多治疗策略一样,有些人可能会因为冥想而出现负面作用甚至恶化症状,通常表现为冥想练习后出现恶化或产生新的抑郁或焦虑症状。如果冥想让你的感觉不好,那就不要勉强自己了。保证充足的睡眠抑郁、焦虑和睡眠障碍密切相关,相互影响。沉思和忧虑使人难以入睡;同时睡眠不足会加剧焦虑和负面情绪。因此有一个良好的睡眠对缓解焦虑抑郁有一定的帮助,如坚持规律的作息,避免在床上使用电子设备,避免咖啡的摄入,并在白天进行一些锻炼等。管理健康状况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患抑郁症的几率高于普通人群,据估计有1/3的慢性病患者会经历抑郁症。经历疼痛可能是导致慢性病患者抑郁的一个主要因素,为此,建议有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要严格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一般情况下,焦虑抑郁的情绪通过自我调整,就可以得到缓解。当自我调整困难时,可以拨打心理援助免费热线电话,寻求专业人员指导帮助,调节情绪。如果焦虑、抑郁等情绪已经达到了严重困扰的程度,建议及时寻医就诊。参考文献[1]刘兴华.缓解焦虑抑郁困扰的策略[J].心理与健康,2021(12):6-7.[2]朱凌宇.医生的运动笔记[M].北京: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