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脑瘫的不同临床表现,可以根据相关表现判断,分为以下七种类型:
1、痉挛型,病变累及锥体束,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肢体活动受限,是脑瘫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患儿的60%-70%。
2、手足徐动型,约占脑瘫的20%,主要病变在锥体外系,表现为难以用意志控制的不自主的运动。当进行有意识运动时,不自主、不协调以及无效的运动增多,紧张时加重,安静时减少,入睡后消失。
3、强直型,此种类型很少见到,也为锥体外系脑瘫及苍白球黑质受损所导致。由于全身的肌张力明显增高,身体异常僵直,运动减少,四肢做被动运动时主动肌和拮抗肌有持续性的阻力,肌张力呈铅管状和齿轮状增高,常伴有严重的智力低下。
4、共济失调型,表现为小脑症状,步态不稳,走路时两脚间距加宽,四肢动作不协调,上肢呈异向性的阵挛、震颤,肌张力低下,腱反射不亢进。
5、震颤型,比较很少见,表现为四肢震颤,多为静止时的震颤。
6、肌张力低下型,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四肢呈软瘫,自主运动很少,可出现腱反射,仰卧时四肢呈旋前外展型,卧位时头不能抬起,本型常为过渡型,婴儿后大多可转为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
7、混合型,上述类型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在一个患儿身上,称为混合型,其中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同时常共同存在,比较多见。
1、痉挛型,病变累及锥体束,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肢体活动受限,是脑瘫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患儿的60%-70%。
2、手足徐动型,约占脑瘫的20%,主要病变在锥体外系,表现为难以用意志控制的不自主的运动。当进行有意识运动时,不自主、不协调以及无效的运动增多,紧张时加重,安静时减少,入睡后消失。
3、强直型,此种类型很少见到,也为锥体外系脑瘫及苍白球黑质受损所导致。由于全身的肌张力明显增高,身体异常僵直,运动减少,四肢做被动运动时主动肌和拮抗肌有持续性的阻力,肌张力呈铅管状和齿轮状增高,常伴有严重的智力低下。
4、共济失调型,表现为小脑症状,步态不稳,走路时两脚间距加宽,四肢动作不协调,上肢呈异向性的阵挛、震颤,肌张力低下,腱反射不亢进。
5、震颤型,比较很少见,表现为四肢震颤,多为静止时的震颤。
6、肌张力低下型,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四肢呈软瘫,自主运动很少,可出现腱反射,仰卧时四肢呈旋前外展型,卧位时头不能抬起,本型常为过渡型,婴儿后大多可转为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
7、混合型,上述类型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在一个患儿身上,称为混合型,其中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同时常共同存在,比较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