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分享至
  • 复制链接
取消
点击这里 让更多人看到

儿童心理怎么疏导

王志新儿科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三甲全国第43
咨询
播放语音内容
01:49
家长对孩子的心理的疏导,先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孩子从出生之后所有一切的能力都是第一次,第一次开始学走路、第一次开始学说话、第一次上幼儿园、第一次上学,所有的事情都是第一次。有的孩子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一些挫败感,如果家长不能够理解,会产生厌学的情绪,也有的孩子会出现自卑的心理。
我们要理解孩子,不要进行攀比,因为每个孩子的发育会略有不同,受遗传因素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每个孩子的发育或早或晚,不能一刀切,如果攀比之后家长就会产生急躁的情绪,对孩子的心理可能会造成不正常的状态。
所以对孩子的心理疏导首先要充满爱心,充满理解,然后对孩子的陪伴也非常重要,因为很多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希望家长能有陪伴,会让孩子的心理得到比较健康的状态。当然这些都是平常生活里要做的,如果真的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还是要请心理医生进行指导,进行专业的疏导之后得到解决。
2023-02-04浏览11713次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小儿内科医生推荐
预约挂号
在线问诊
精选
田俊主任医师中医内科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院
5天后有号
去挂号
已成功预约14人
¥50
擅长:冠心病、慢性心衰、心律失常(尤其是各种早搏、房颤)、糖尿病、失眠、焦虑症、抑郁状态、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脾胃病、脂肪肝、结肠炎、慢性咳喘、肺小结节病、过敏性鼻炎、代谢综合征、痛风、更年期综合症、月经不调、虚损性疾病及亚健康状态、肿瘤手术及化疗后的中医药调理。运用膏方调治心脑血管病,亚健康以及各种内科疑难杂病等。
郝明彦
精选
郝明彦主治医师睡眠心理科
焦作市中医院
三甲
28天后有号
去挂号
真实号源 随时可约
¥200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调理各种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症、强迫症、小儿厌学、网瘾、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抽动症、精神发育迟滞(唐氏综合征、苯丙酮尿症)、全面发育迟缓(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等疾病。同时善于解决各种情感、心理疾病和心身疾病等。
何怡发
精选
何怡发主任医师精神科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三甲
明天有号
去挂号
已成功预约309人
¥12
擅长: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精神障碍、青少年情绪障碍、青少年抑郁症、心理障碍、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失眠症、睡眠障碍、躁狂症、恐惧症、幻听、妄想症、植物神经紊乱、神经衰弱、躯体化形式障碍、癔症、疑病症、心境障碍、惊恐障碍、更年期抑郁症及老年心理障碍及认知功能障碍等精神心理科常见病的心理诊断、心理治疗和康复。
查看更多小儿内科医生

相关推荐

肖春玲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三甲
儿童心理问题有哪些
"儿童心理问题根据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主要指起病在儿童期的心理障碍或者叫精神障碍,有两大类,一类是儿童、青少年期的心理发育障碍、广泛性发育障碍,有精神发育迟滞也就是智障,这一部分患者表现的智力水平低下。另一类是儿童孤独症,也叫自闭症,也是常有一些智能障碍,再加上其他的精神行为和全面的发育障碍。\n除了这一组以外,还有儿童青少年期一种行为和情绪障碍,主要有注意缺陷障碍、多动障碍、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合并存在,以及品行障碍、抽动障碍、抽动症,儿童的情绪障碍以情绪不稳定为主的,还有其他的情绪障碍。当然有些重性精神病性障碍或者神经症性障碍,也可以出现在儿童期,比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其他障碍,但是这些相对比较少。"
王霞主任医师
河北省儿童医院三甲
儿童心理问题有哪些
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为常见,有以下几种:1、焦虑症: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焦虑,比如中考、高考或家庭发生重大事件时,都会出现焦虑症;2、多动症:即注意力缺陷,发病率较高,能达到7%左右;3、学习障碍:是较为常见的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4、抑郁症:发病率较高,常见于13-14岁的儿童,有比较严重的抑郁症;5、恐惧症:发病率较高,因为儿童的认知还未发育到成熟阶段,但会看各种各样的动画片或玩较恐怖的游戏,都会使儿童患上恐惧症,所以家长要避免儿童接触这些东西;6、其他心理问题:强迫症的发病率也不低,孤独症发病率较高,能达到48∶1,还有抽动症、入睡困难等。
王志新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三甲全国第43
儿童心理问题主要表现
儿童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具有以下几点:1、自闭症:儿童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比较严重的就是有一些儿童存在自闭倾向,这种自闭症也叫孤独症,儿童不与外界人群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缺少正确的语言发展、语言的表达能力。另外兴趣范围都比较狭窄,有一些刻板行为,这是比较严重的心理上疾病表现;2、多动症:有些儿童会表现多动症的情况,这种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在不同场合都会表现没有任何自主的约束能力,出现明显的多动表现;3、分离焦虑:儿童胆小,出现分离焦虑,即害怕与外人接触,害怕与父母进行分离,出现明显的分离焦虑现象;4、行为癖好:还有些儿童的心理问题表现在一些行为上,像有些儿童出现异食癖或者有些儿童叫啃咬癖,还有一些儿童有拔毛癖,就是喜欢拔一些头发或者眉毛以及啃咬指甲,以舒缓自身心理的紧张和压力;5、极度攻击行为:另外有一些儿童的心理问题,就是会存在极度的攻击行为,对外界有一些不安全感,希望通过攻击来表达自己的强大或者给自己增加一些信心。所以儿童的心理问题表现应该很多,从不同的层面都可能会或多或少体现出不正常的状态。
吴丙美主任医师
唐山市人民医院三甲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为幼儿期及学龄前期、学龄期,这个时候的儿童可以与小朋友开始做游戏,以注意为主,并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儿童在3岁以前只有初级的形象思维,3岁以后开始有初步抽象思维,6-11岁儿童逐渐学会综合分析、分类比较、抽象思维,具有进一步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学龄前期的儿童,仍以无意想象及再造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和创造性的想象到学龄期才迅速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不愉快因素的耐受逐渐增强,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会轻易表现出大哭及烦躁不安。\n幼儿时期已能独立行走,说出自己的需要,有一定的自主感,但又未脱离对亲人的依赖,常出现违拗的言行与依赖行为相互交替的现象。在学龄前期的小儿生活基本上能自理,主动性增强,但主动行为失败时,就容易出现失望及内疚。学龄期开始正规的学习生活,重视自己的勤奋学习和成就,如不能发现自己的学习潜力,将产生自卑。幼年儿童只按事物表面特异性来记忆信息,以机械记忆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加和理解,语言思维能力得到加强,逻辑记忆逐渐发展。"
张玉玲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三甲全国第67
儿童心理辅导的方法
儿童心理辅导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疏导:通过跟孩子谈心,给孩子灌输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将孩子内心当中不成熟,或者是不正确、片面的思想观念纠正过来;2、以身作则:有的孩子沉迷于手机或者是游戏不能自拔,这种情况下家长要以身作则,在跟孩子相处时尽量避免过多看手机、看电视、玩游戏,这样才能给孩子起到一个正性的模范带头作用;3、回避转移:孩子出现抑郁或者是其它负面情绪,出现咬手指甲,或者总是喜欢咬嘴唇等不良习惯时,可以通过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跟孩子聊天,用孩子喜欢的游戏、音乐,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可通过分散注意力让孩子忘掉负面情绪或者不良习惯。
王国强主任医师
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三甲
什么是疏导疗法
疏导疗法实际上是一种本土化的心理治疗,是我们国家的老一辈精神病学家鲁龙光先生,在80年代根据西方的心理治疗方式,比如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等,结合中华民族的文化以及一些现代的社会理论,比如控制理论、系统理论等,提出适合中国人进行的一种心理治疗。它主要是讲在人们的生活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他们把自己的情绪和不知道的事情经过了一定的了解、再认识、实践、再认知,通过一系列的方式来让患者知道自己的所在,然后用比较特殊的治疗方式,让患者能够领悟,达到解决心理问题目的的一种心理治疗方式。现在我们国家还有不少的心理治疗工作者在从事这方面的心理治疗,它是以我们国家本土文化为主要的一种改良的心理治疗方式,它可以解决强迫障碍、焦虑障碍等心理疾患,能给人一种重生的感觉,所以它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三甲全国第37
学龄期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学龄期是指孩子从上小学,一般从六岁开始到青春期,也就是6-12岁的时间,是小学的年龄阶段,称为学龄期。学龄期的儿童,大脑形态与发育已经基本成熟,功能已经进一步完善,可以接受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在学龄期主要有以下生理特点:\n第一、动作方面,因为体格发育逐渐成熟,所以可以早期的掌握一些运动的功能。\n第二、语言发育比较关键,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明显的提高,可以掌握很多的词汇,学会语言的技巧。\n第三、学龄期的孩子情绪变化多变,如果教育不当,容易造成情绪波动,造成孩子出现易动。如果孩子和学校、家长沟通不好,容易造成出现一些压力,学习成绩出现比较差的情况。所以在这个时期,因为小学生的情绪多变,家长、老师要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改变不良情绪的情况出现。\n第四、注意力的发展,因为学龄期注意力会有很大的发展,孩子注意的范围时间会逐渐的增长,一般7-10岁孩子的注意力可以保持30分钟左右,12岁可以保持30分钟以上,所以注意教学的方法对孩子有很大的作用,及时的改善教学的方法,促进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很关键的。\n第五、孩子的认知功能,因为智力方面发育基本成熟,所以这个阶段孩子的理解分析能力逐渐完善了,是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时期。"
张卫华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三甲全国第92
老年抑郁症如何进行心理疏导
其实每个人遇到的现象与其他人遇到的可能不一样,所以要针对不同现象做出专业性的解释和处理,还需要其他很多方面的信息。简单来讲,对于老年人抑郁患者要做一般性心理干预,因为专业性心理干预和一般性心理干预不一样,专业性需要在专业人员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后,来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和干预计划来逐步实施。如果家里老人有抑郁症状,应给予更多陪伴、更多关怀,发掘平常的兴趣点、兴趣活动,帮助患者丰富日常活动内容。以上方法可以起到一定的心理支持作用,建议坚持,会对老人的恢复起到积极作用。
罗国帅主治医师
天津市安定医院三甲
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
"心理疏导的方法有很多,首先可以规律生活,比如早睡早起、规律饮食、不能够拖延自己的事情,而且晚上一定要睡得早,平时应该适当锻炼,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可以游泳、打羽毛球、乒乓球或者是跑步散步等等。其次应该学会沟通和交流,应对压力、焦虑等一系列问题,学会与人交流、沟通,尤其是学会寻求家人、朋友的理解和帮助,积极与人沟通才能够拥有稳定的人际关系,获得家人、朋友的支持,从而让自己有很强的安全感。然后也可以考虑适当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尤其是对于严重的心理问题可以考虑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等心理治疗的方法,是非常好的心理疏导方法。"
张滢副主任医师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三甲
老年抑郁症如何心理疏导
老年抑郁心理疏导较困难,因为老人往往非常固执。此时可以将心理疏导换做家人对他的保证或沟通,让患者情绪好转,保证能吃药,常到外面散步,保持一定的社交联系、常晒太阳。老年人心理疏导很重要,但服药也同样重要。对于子女来说,需要对患者有心理疏导,但不可采取干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最好讲具体的事情,或者是带患者出游、散步,陪他度过一段时间,患者心里会感到开心,心里会有一种温暖的感觉。老人其实最怕孤单,抑郁以后更怕孤单,家人最好要在旁边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