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分享至
  • 复制链接
取消
点击这里 让更多人看到

尿崩症是什么

金勐泌尿外科主治医师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甲
咨询
播放语音内容
01:11
尿崩症指24小时排出的尿液总量大于5000ml,可以分为垂体性尿崩症以及肾性尿崩症,如果人体是由于中枢病变引起的尿崩,这种情况可以检查内分泌代谢水平,比如抗利尿激素是否有改变。如果是肾性尿崩症,人体可以检查肾脏功能是否出现异常。而对于尿崩症,可表现为大量尿液排出体外,并且不受人体控制。因此对于临床上尿崩症,患者一旦发现,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因为尿崩症一旦出现,可导致人体比较严重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导致人体的脱水,甚至出现各种器官功能障碍,影响到人体的生命健康。
2023-10-22浏览51091次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中医男科医生推荐

相关推荐

彭涛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三甲全国第24
尿崩症是什么意思
所谓的尿崩症,就是尿量连续72h,超过3000ml/24h,这个时候体内大量的水分排出体外,机体内的电解质随着尿液排出体外,可能造成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发生尿崩症的原因,有疾病的原因,也有生理性的原因。生理性的原因,就是某些情况下,例如紧张或者天气炎热,或者天气寒冷而造成的多饮、多尿,从而出现尿崩症的症状。疾病性的原因,往往是由于机体存在异常而造成的,常见的系统性疾病就是糖尿病或者甲亢,出现这两种情况以后出现多饮、多尿,24h尿量往往>3000ml,持续超过72h,这称为尿崩症。临床上尿崩症狭义的范围是指由于机体的异常而造成,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或者由于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而出现的尿崩症,分为中枢性尿崩症和外周性尿崩症。中枢性尿崩症就是下丘脑或者垂体由于功能异常,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不能将水分充分的从肾小管回收,而造成的尿量增多,>3000ml。而外周性的尿崩症是指肾性尿崩症,就是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时候,受体出现异常,或者受体后转录出现了异常,而不能正常的发挥抗利尿的作用,而使尿量增多,>3000ml/24h。
王涌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三甲全国第3
什么是尿崩症
"尿崩症一般分为原发性尿崩症、继发性尿崩症和遗传性尿崩症三种,临床上按发病部位可分为中枢性尿崩症和肾性尿崩症两类。尿崩症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病变引起的精氨酸加压素,俗称抗利尿激素不同程度的缺乏,或者由于多种病变引起肾脏对精氨酸加压素敏感性下降、缺陷,最终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n患者主要表现为多尿、烦渴、尿比重偏低、尿渗透压降低,尿量往往大于4000ml\/d,尿渗透压一般要低于300ml\/d。尿崩症是一种危害较大的疾病,如何去确诊,主要是首先看一下有没有家族的遗传史,可以考虑查尿常规、尿渗透压以及做血管加压素的试验。"
马强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三甲全国第3
什么叫尿崩症
"尿崩症指的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肾脏对于精氨酸加压素的敏感性降低,从而导致病人出现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尿崩症患者的尿量,可以达到3000mL以上,有些人每天的尿量可以达到4000mL,甚至到了10000mL的地步,也就是到10L的地步,病人通常情况下水缺乏比较严重,基本原因主要是三个,具体如下:\n第一个,中枢性尿崩症,中枢性尿崩症往往是因为下丘脑或垂体的疾病导致。\n第二个,肾性尿崩症,肾性尿崩症的原因主要是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异常有关系。\n第三个,妊娠相关的尿崩症,妊娠相关尿崩症的原因主要是胎盘产生的N末端的氨基肽酶让精氨酸加压素的降解加速,这样就会出现精氨酸加压素的缺乏,而出现妊娠相关的尿崩症,一般是分娩以后几周,妊娠相关的尿崩症就可以缓解。"
王伟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三甲全国第36
什么是尿崩症?
"尿崩症主要临床表现是多尿、烦渴、多饮,起病通常会比较快,24小时尿量的有时候会超过5-10升,量非常的大。具体的病因是由于人体内抗利尿激素缺乏,或者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导致包括多尿、烦渴、多饮以及低比重尿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尿崩症主要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部位的病变所造成,其部分病例可能并没有明显的病因。\n尿崩症可能发生在任何的年龄,但青年人会更多点,由于这种低渗性多尿,患者经常会有很口渴的感觉,因为烦渴大量饮水,喜欢喝些冷饮。如果有充分的水分供应,对患者健康可能影响并不大,但如果病变已经影响到下丘脑口渴中枢,这时容易造成体内大量的脱水,甚至导致血浆渗透压和血清钠明显上升,出现极度软弱、发热,甚至死亡。"
幸兵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三甲全国第1
尿崩症是怎么引起的
"尿崩的原因很多,跟神经外科相关的尿崩主要是垂体柄、垂体后叶病变引起的,常见的原因像鞍区的生殖细胞瘤,鞍区的朗格罕氏组织细胞增生症,以及垂体后叶的一些受破坏的疾病垂体炎、垂体脓肿,甚至包括垂体拉克氏囊肿,这些都可以引起尿崩症。另外我们需要排除一些其它原因引起的像肾性尿崩,这可能是肾脏的疾病,肾小球回收回吸收功能的不足引起的。这些都需要肾内科大夫去排除。"
刘泽灏副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三甲全国第15
什么是尿崩症
尿崩症是指患者的尿非常多。正常情况下,每个人的小便量在1500-2000mL,因为身体产生一种激素促进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如果身体缺乏此种激素,就会导致尿崩症。此种激素由大脑下丘脑中的一个神经团产生,称为抗利尿激素。在抗利尿激素分泌以后,通过垂体柄的结构,储存在神经垂体里。尿崩症的发生与产生、运输和储存3个环节有关。如果上述3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进而导致患者小便增多。尿崩症患者每天饮水量超过5升,即10升以上,尿量也这么多,即喝多少出多少,患者感到口渴明显。一旦口渴就会找水喝,口渴的感觉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晚上也会因为口渴而起床喝水、上厕所。许多患者因为尿崩症对生活和工作产生影响,才就医。也有些尿崩症的症状并不是特别典型,有些患者只是喝水稍多。出现以上症状,怀疑患有尿崩症,应该去正规医院找医生确诊。尿崩症的病因多半出现在垂体和下丘脑,与影响上述器官的疾病有关。其原因有很多,应该由专科医生逐一排查,并根据具体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李卉主治医师
长治市中医医院三甲
尿崩症是怎么引起的
"人每天需要摄入以及排除一定的水分,来保持身体的平衡,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而尿崩症就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或者缺乏,或者肾脏对抗利尿激素反应缺陷,而引起的一组症状群。它主要表现为多尿、低比重尿以及低渗尿,它的发病原因目前来说分为两大类,中枢性尿崩症、肾性尿崩症。所谓中枢性的尿崩症,也就是任何累侵犯下丘脑神经垂体的病变,都会导致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减少,造成多尿。一般来说,它的原因和肿瘤、创伤、炎性病变以及脑血管病变有一定的关系。当然也有一些没有明确的原因,这可能和染色体的遗传有关。另外,肾性尿崩症有多尿、低渗尿的特点, 90%都是遗传性的一种疾病,剩下的10%多半和肾脏的疾病有关系,比如慢性肾盂肾炎、阻塞性的尿路疾病、肾小管坏死、肾小管性酸中毒、还有低钾血症有一定的关系。"
刘泽灏副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三甲全国第15
尿崩症是怎么引起的
尿崩症是由于身体里面缺乏抗利尿激素,小便产生量较多引起。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核团产生后,通过垂体柄运送到垂体后叶储存,当身体需要时释放出来,使水分被肾小管重吸收,控制小便量。如果抗利尿激素的产生部位、运输部位和储存部位出现问题,会导致垂体后叶激素分泌减少,如肿瘤、炎症、外伤、手术破坏下丘脑神经核团。由于垂体柄切断,导致运输不到作用部位,也可能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垂体瘤患者瘤体压迫垂体后叶时也会导致激素分泌减少,从而出现尿崩症。
董清主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三甲
尿崩症是怎么引起的
"尿崩症的发生原因有很多,中枢性的尿崩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影响了精氨酸加压素的合成、转运、储存以及释放所导致。分为继发性和特发性的原因,继发性的尿崩症约50%的患者,是下丘脑神经垂体和附近部位的肿瘤引起,比如颅咽管的肿瘤、松果体的肿瘤、第三脑室肿瘤、转移性的肿瘤等,10%由头部的创伤所致。此外还有部分是由于脑部的感染性疾病,比如脑膜炎、结核等导致。还有一些就是特发性的尿崩症,在临床找不到任何病因。还有一种尿崩症,称为肾性尿崩症,是肾脏对AVP(精氨酸加压素)不敏感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的尿崩症。"
宋秋艳副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三甲
什么是尿崩症
尿崩症顾名思义,崩是崩溃,尿量非常多。该病书面定义指的是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或者作用障碍,导致肾脏的肾小管重吸收水障碍,从而使体内产生过多的尿液。这里的尿是低比重尿、低渗透压尿。首先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或者作用障碍,利尿指专门利尿,抗利尿指不让体内排尿。不让体内排尿的时候是让身体保水,就是保尿,所以通俗的将其理解为是由于体内保证水分的激素分泌不足或者作用不佳,保证体内水分的激素发挥不了作用,后果就会引起体内的水分都排除,所以就出现了尿崩。尿崩的诊断是每天尿量可以达到4L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