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分享至
  • 复制链接
取消
点击这里 让更多人看到

尿崩症怎么治

韩毅力泌尿外科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三甲全国第50
咨询
播放语音内容
01:24
按照发病原因的不同,一般将尿崩症分为中枢性尿崩症、肾性尿崩症和妊娠性尿崩症,这三者的发病机制不尽相同。因此,在治疗上也不相同,如下:
一、对于中枢性尿崩症的治疗主要包括激素的替代治疗、其他抗利尿药物的治疗和病因的治疗。
二、对于肾性尿崩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足够的水负荷和限制钠摄入,排钠利尿,使用一些非甾体类的抗炎药物,并针对继发性的肾性尿崩症治疗原发疾病等。
三、对于妊娠性尿崩症,治疗包括饮水的调节、去氨加压素的使用,而且去氨加压素是在妊娠期对于孕妇和胎儿比较安全的治疗方法。
2023-12-09浏览35679次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泌尿外科医生推荐

相关推荐

曾汉青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三甲全国第7
尿崩症怎么治
"尿崩症可以分为中枢性尿崩症和外周性尿崩症,针对外周性尿崩症要根据病因进行行治疗,可以使用加压素水剂治疗。但这种治疗不方便,每天必须多次注射,而且作用仅能够维持3-6个小时,主要是用于脑外伤或者神经外科手术后尿崩症的患者。还可以使用抗利尿药物,比如氢氯噻嗪能够明显地减少尿量,或者选择口服卡马西平进行治疗。外周性的尿崩症目前没有有效的治愈方法,只是针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处理。中枢性的尿崩症需要针对引起尿崩症的疾病治疗,比如有肿瘤就需要进行肿瘤切除,有炎症感染及时的进行抗感染治疗,如果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就要积极的针对原发病治疗。"
杨建梅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三甲全国第12
尿崩症的症状怎么治
尿崩症是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抗利尿激素作用在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尿液浓缩。尿崩症时由于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导致肾脏不能浓缩尿液,出现多饮、多尿、烦渴等症状。 尿崩症的治疗要注意寻找病因,一部分尿崩症是由于颅咽管瘤、垂体肿瘤、松果体瘤导致的,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给予相应的肿瘤切除手术。如果没有明显的原因,尿崩症的患者可以服用人工合成抗利尿激素类似物。常用药物为醋酸去氨加压素,尿崩症的患者服用醋酸去氨加压素后尿量可以明显的减少,烦渴症状也可以明显减轻。
王涌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三甲全国第3
什么是尿崩症
"尿崩症一般分为原发性尿崩症、继发性尿崩症和遗传性尿崩症三种,临床上按发病部位可分为中枢性尿崩症和肾性尿崩症两类。尿崩症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病变引起的精氨酸加压素,俗称抗利尿激素不同程度的缺乏,或者由于多种病变引起肾脏对精氨酸加压素敏感性下降、缺陷,最终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n患者主要表现为多尿、烦渴、尿比重偏低、尿渗透压降低,尿量往往大于4000ml\/d,尿渗透压一般要低于300ml\/d。尿崩症是一种危害较大的疾病,如何去确诊,主要是首先看一下有没有家族的遗传史,可以考虑查尿常规、尿渗透压以及做血管加压素的试验。"
马强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三甲全国第3
什么叫尿崩症
"尿崩症指的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肾脏对于精氨酸加压素的敏感性降低,从而导致病人出现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尿崩症患者的尿量,可以达到3000mL以上,有些人每天的尿量可以达到4000mL,甚至到了10000mL的地步,也就是到10L的地步,病人通常情况下水缺乏比较严重,基本原因主要是三个,具体如下:\n第一个,中枢性尿崩症,中枢性尿崩症往往是因为下丘脑或垂体的疾病导致。\n第二个,肾性尿崩症,肾性尿崩症的原因主要是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异常有关系。\n第三个,妊娠相关的尿崩症,妊娠相关尿崩症的原因主要是胎盘产生的N末端的氨基肽酶让精氨酸加压素的降解加速,这样就会出现精氨酸加压素的缺乏,而出现妊娠相关的尿崩症,一般是分娩以后几周,妊娠相关的尿崩症就可以缓解。"
王伟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三甲全国第36
什么是尿崩症?
"尿崩症主要临床表现是多尿、烦渴、多饮,起病通常会比较快,24小时尿量的有时候会超过5-10升,量非常的大。具体的病因是由于人体内抗利尿激素缺乏,或者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导致包括多尿、烦渴、多饮以及低比重尿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尿崩症主要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部位的病变所造成,其部分病例可能并没有明显的病因。\n尿崩症可能发生在任何的年龄,但青年人会更多点,由于这种低渗性多尿,患者经常会有很口渴的感觉,因为烦渴大量饮水,喜欢喝些冷饮。如果有充分的水分供应,对患者健康可能影响并不大,但如果病变已经影响到下丘脑口渴中枢,这时容易造成体内大量的脱水,甚至导致血浆渗透压和血清钠明显上升,出现极度软弱、发热,甚至死亡。"
幸兵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三甲全国第1
尿崩症是怎么引起的
"尿崩的原因很多,跟神经外科相关的尿崩主要是垂体柄、垂体后叶病变引起的,常见的原因像鞍区的生殖细胞瘤,鞍区的朗格罕氏组织细胞增生症,以及垂体后叶的一些受破坏的疾病垂体炎、垂体脓肿,甚至包括垂体拉克氏囊肿,这些都可以引起尿崩症。另外我们需要排除一些其它原因引起的像肾性尿崩,这可能是肾脏的疾病,肾小球回收回吸收功能的不足引起的。这些都需要肾内科大夫去排除。"
刘泽灏副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三甲全国第15
什么是尿崩症
尿崩症是指患者的尿非常多。正常情况下,每个人的小便量在1500-2000mL,因为身体产生一种激素促进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如果身体缺乏此种激素,就会导致尿崩症。此种激素由大脑下丘脑中的一个神经团产生,称为抗利尿激素。在抗利尿激素分泌以后,通过垂体柄的结构,储存在神经垂体里。尿崩症的发生与产生、运输和储存3个环节有关。如果上述3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进而导致患者小便增多。尿崩症患者每天饮水量超过5升,即10升以上,尿量也这么多,即喝多少出多少,患者感到口渴明显。一旦口渴就会找水喝,口渴的感觉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晚上也会因为口渴而起床喝水、上厕所。许多患者因为尿崩症对生活和工作产生影响,才就医。也有些尿崩症的症状并不是特别典型,有些患者只是喝水稍多。出现以上症状,怀疑患有尿崩症,应该去正规医院找医生确诊。尿崩症的病因多半出现在垂体和下丘脑,与影响上述器官的疾病有关。其原因有很多,应该由专科医生逐一排查,并根据具体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李卉主治医师
长治市中医医院三甲
尿崩症是怎么引起的
"人每天需要摄入以及排除一定的水分,来保持身体的平衡,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而尿崩症就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或者缺乏,或者肾脏对抗利尿激素反应缺陷,而引起的一组症状群。它主要表现为多尿、低比重尿以及低渗尿,它的发病原因目前来说分为两大类,中枢性尿崩症、肾性尿崩症。所谓中枢性的尿崩症,也就是任何累侵犯下丘脑神经垂体的病变,都会导致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减少,造成多尿。一般来说,它的原因和肿瘤、创伤、炎性病变以及脑血管病变有一定的关系。当然也有一些没有明确的原因,这可能和染色体的遗传有关。另外,肾性尿崩症有多尿、低渗尿的特点, 90%都是遗传性的一种疾病,剩下的10%多半和肾脏的疾病有关系,比如慢性肾盂肾炎、阻塞性的尿路疾病、肾小管坏死、肾小管性酸中毒、还有低钾血症有一定的关系。"
刘泽灏副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三甲全国第15
尿崩症是怎么引起的
尿崩症是由于身体里面缺乏抗利尿激素,小便产生量较多引起。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核团产生后,通过垂体柄运送到垂体后叶储存,当身体需要时释放出来,使水分被肾小管重吸收,控制小便量。如果抗利尿激素的产生部位、运输部位和储存部位出现问题,会导致垂体后叶激素分泌减少,如肿瘤、炎症、外伤、手术破坏下丘脑神经核团。由于垂体柄切断,导致运输不到作用部位,也可能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垂体瘤患者瘤体压迫垂体后叶时也会导致激素分泌减少,从而出现尿崩症。
董清主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三甲
尿崩症是怎么引起的
"尿崩症的发生原因有很多,中枢性的尿崩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影响了精氨酸加压素的合成、转运、储存以及释放所导致。分为继发性和特发性的原因,继发性的尿崩症约50%的患者,是下丘脑神经垂体和附近部位的肿瘤引起,比如颅咽管的肿瘤、松果体的肿瘤、第三脑室肿瘤、转移性的肿瘤等,10%由头部的创伤所致。此外还有部分是由于脑部的感染性疾病,比如脑膜炎、结核等导致。还有一些就是特发性的尿崩症,在临床找不到任何病因。还有一种尿崩症,称为肾性尿崩症,是肾脏对AVP(精氨酸加压素)不敏感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的尿崩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