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功效
益气固表、利水消肿、托毒排脓
性味
味甘,性微温
适宜人群
脾胃气虚、表虚自汗者、疮疡久溃不敛者
不宜人群
感冒发热者
禁忌人群
外感初起、阴虚者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根头,晒干,主产于中国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具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托毒排脓等功效。
1、益气固表
黄芪甘、温,入脾经,为补益脾气之要药,可用于脾气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
2、利水消肿
黄芪既能补脾益气治本,又能利尿消肿治标,为缓解气虚水肿之要药,可治脾虚水湿失运,浮肿尿少。
3、托毒排脓
黄芪以其补气养血之功,使正气旺盛,具有托毒排脓、生肌敛疮的功效,可以用于疮疡、痈疽难溃等症。
黄芪主要含黄芪皂苷、黄芪多糖、黄酮类化合物,还含有氨基酸、蛋白质、核黄素、叶酸、维生素D、β-谷甾醇、胡萝卜苷、咖啡酸、绿原酸及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其中黄芪多糖能促进RNA和蛋白质合成,使细胞生长旺盛,并能缓解疲劳。黄芪多糖、皂苷对造血功能有保护和促进作用,黄芪黄酮和皂苷能保护缺血缺氧心肌。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9~30g
泡水
将黄芪洗净,取适量直接放入热水中,待水温适宜后饮用。
黄芪会加重上火症状,又能止汗,故外感初起、无汗、食积内停、热毒炽盛者均不宜食用。 黄芪性味甘、微温,阴虚患者服用后会助热,易伤阴动血。
适宜:脾胃气虚、表虚自汗者、疮疡久溃不敛者
黄芪入肺、脾二经,可补益脾气,适宜于平日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以及脾虚不运化水湿导致的水肿尿少者食用。
黄芪可以益卫固表止汗,适用于表虚不固、气虚自汗者食用。
黄芪可以托毒排脓、生肌敛疮,适宜于疮疡中期正虚毒甚,不能溃破及体虚久溃不能收敛的患者。
禁忌:外感初起、阴虚者
黄芪会加重上火症状,又能止汗,故外感初起、无汗、食积内停、热毒炽盛者均不宜食用。
黄芪性味甘、微温,阴虚患者服用后会助热,易伤阴动血。
孕妇应谨慎食用。
黄芪具有补气作用,在怀孕后期应谨慎食用,因属于补气之物,可能造成胎儿过大,不利于生产。
婴幼儿应谨慎食用。
婴幼儿体内各组织器官尚未完全发育,生理功能不成熟,不宜擅自乱补,尤其是药性偏温的黄芪,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黄芪密封包装,放置在干燥通风处保存。
黄芪应置于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