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科

科室简介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消化科,成立于1978年,1981年被批准为我国消化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被批准为我省消化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批准为我省消化首批博士后流动站并有博士后进站工作。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了消化系疑难病诊治为龙头,内镜微创诊疗小组、肝胆胰学科组、IBD学科组、胃肠疾病学科组等亚专科齐全的消化学科群,打造成了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湖南省消化系疾病诊治中心。该学科目前为湖南省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及内镜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委员单位、湖南省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湖南省内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湖南省内科学专业委员会Hp学组组长单位、湖南省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护理协作组组长单位,在国内同行中具有较大影响。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四军医大学校长樊代明教授任该科荣誉主任。该科现任主任刘小伟教授在自身免疫相关性消化系统疾病诊疗、消化内镜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较高造诣。副主任冷爱民教授,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特别是肝病、腹水、小肠疾病的诊治方面有深入的研究。湘雅医院消化内科拥有一支技术精湛、医德高尚、治学严谨的医师队伍,目前有教授11人、副教授9人,主治医师8人,技术护理人员42人。其中高级职称医师20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1人。科内其它医师各级学会任职16人次,各种杂志编委任职21人次。学科设有两个专科病房,病床数108张,病房年平均出入院病人达3500余人次,年门诊量达13万余人次,拥有消化内镜诊疗中心、消化研究室等,消化内镜诊疗中心设施在国内居于领先水平,内镜年诊疗量达5万人次,居全省消化界之首。学科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1项、卫生部科研留学回国基金2项、省科委重大项目2项以及部、省级科研课题34项,教学课题6项;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7项,省教学成果2项、中南大学教学成果奖4项,中南大学医疗新技术成果奖3项。主编、参编《诊断学》(五年制),参编《实验诊断学》(七年制),专著共5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近五年在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JournalofHepatology,Oncotarget等国内外权威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并先后派遣10余人次到美国、英国、日本、香港等地参加国际性学术交流,每年培养硕博士生20余人,并吸引了省内外大量消化专科医生前来进修学习。消化科实力雄厚,人才梯队合理,作为省重点学科,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不断探索创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消化内科人才梯队合理,实力雄踞全国前列。2004年率先在中部地区开展了内镜下的粘膜剥离术(EMR);2005年率先在中南地区开展双气囊电子全小肠镜的临床应用;2011年省内率先开展了胶囊内镜检查。近5年来,湘雅医院消化内科狠抓学科建设,逐步形成了消化系统疑难疾病诊治、消化内镜微创诊疗专业组、肝胆胰专业组、炎症性肠病专业组、胃肠疾病专业组等亚专科齐全的消化学科群。规范开展了隧道内镜技术,包括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经粘膜下隧道内镜切除术(STER)、经隧道黏膜剥离术(ESTD)等,广泛开展消化道狭窄的内镜下介入治疗包括探条扩张、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和内镜下切开术,开展消化道早癌及黏膜下肿瘤的内镜诊治技术包括ESD、ESE、EFR等,开展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内镜下套扎止血术和组织粘合剂栓塞术。在胆胰疾病的内镜微创诊疗方面常规开展了ERCP下的胆管、胰管结石取石术、胰胆管扩张术、胆管支架植入术、鼻胆管引流术,超声内镜引导下胆管胰管引流、坏死性胰腺炎清创术也相继展开。炎症性肠病、、肝胆胰疾病诊治及胃肠疾病等多个亚专科学科建设方面已经形成了稳定的诊疗流程及专业治疗小组,尤其是炎症性肠病(IBD)专业组,已经形成了整套规范的诊治方案,组建了炎症性肠病多学科协作团队(IBD-MDT),成立了湖南省目前唯一IBD治疗中心,并搭建了湖南“爱必递”炎症性肠病公益慈善专项基金、IBD医患微信群、IBD微信公众号等交流平台,使IBD专业组快速跻身国内先进行列。
详情

科室疾病

专家科普

长期便秘为什么易发生大肠癌
2024.04.29
便秘和大肠癌直接的相关性,目前还没有一些明确依据,但是长期便秘,大便容易积存在直肠膨大的地方,大便排出不畅的时候,大便中的一些毒素会对对肠黏膜产生刺激,长期的刺激可能会使直肠息肉的发生率增加。有文献报道,便秘患者直肠息肉的发病率高于没有便秘的患者,直肠息肉尤其是一些腺瘤性息肉,尤其是2cm以上的腺瘤性息肉具有一定癌变几率。
张晓梅副主任医师消化科
8.09万
36
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特效药
2023.11.30
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比较有效的药物,就是奥美拉唑、枸橼酸莫沙必利片。 反流性食管炎主要是胃酸反流造成的一些食管损伤、炎症糜烂,甚至有些会造成食管狭窄、出血,主要原因就是胃酸反流损伤食管黏膜。 有些严重的会引起食管远端的黏膜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所取代,这就称之为Barrett食管,这种情况比较容易癌变,所以也称之为癌前病变。 反流性食管炎早期检查,早期治疗很重要,一般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症状就是反酸、烧心,甚至胸痛,要做胃镜检查以明确食管的病变,在确诊以后要坚持吃药,一般疗程都是比较长,有些可能需要长期服药。 常用治疗方案就是PPI类药物加胃肠动力药,PPI类药物,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以及胃肠动力药,就是拘橼酸莫沙比利,或者盐酸伊托必利片,也可以用多潘立酮等。
彭杰主任医师消化科
3323
164
法莫是什么药
2023.11.24
法莫通常是指法莫替丁制剂,属于H2受体拮抗剂,具有抑制胃酸分泌、抑制胃蛋白酶以及辅助修复黏膜的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胃溃疡等胃黏膜损伤。 1、抑制胃酸分泌:法莫替丁制剂是一种抗酸药物,主要作用是抑制胃酸分泌,能够改善十二指肠溃疡、应激性溃疡等疾病引发的反酸症状,可以较好改善不适。 2、抑制胃蛋白酶:如果体内胃蛋白酶分泌过多,可遵医嘱使用法莫替丁制剂进行治疗,能够抑制胃蛋白酶分泌,促进恢复。 3、辅助修复黏膜:用药后能够促进胃黏膜血流量增加,并且抑制胃酸分泌,避免胃酸进一步对黏膜造成损伤,可对胃黏膜起到辅助修复作用。 如果出现反酸、嗳气等不适症状后,应积极就医进行胃镜、超声等检查,明确情况后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除法莫替丁制剂外,还可以使用雷尼替丁制剂、西咪替丁制剂等进行治疗,具体需要有医生的指导。 日常应注意保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保证清淡饮食,积极避免消化道不适或者疾病的出现。
李乾主任医师消化科
4748
251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