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雷他定为什么晚上吃

尿蛋白/肌酐比值

指标正常值

男性

<0.11mg/mg

女性

<0.16mg/mg

指标概述

指标含义

尿蛋白是指尿中蛋白质含量,正常尿蛋白极少,在一过性疾病如感染或精神紧张时可出现尿蛋白增高,持续性蛋白尿则提示肾脏损伤。肌酐是肌肉代谢物,正常会以稳定速率分泌入尿液。因此尿蛋白/肌酐比值在临床上可认为是24h尿蛋白定量检查的简化,相比具有简便、患者依从性高、早期诊断等优点,主要用于肾脏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并可用于糖尿病并发症的监测。

缩写

Up/Cr

检测价值

同时检测24h尿蛋白和肌酐时,其比值能准确反映尿蛋白变化。检测随机尿蛋白/肌酐可替代24h尿标本采集,于患者尤其是收集24h尿样困难的低龄患儿更为方便。因此,尿蛋白/肌酐比值是临床上较为理想的定性、定量诊断蛋白尿和随访的指标,有助于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观察和预后评价,还可用于全身性疾病及其他疾病的辅助诊断。

指标偏高

临床意义

尿蛋白/肌酐比值偏高与疾病因素和非疾病因素有关,疾病因素主要是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其尿蛋白特点常为持续性,蛋白量较多,且常伴有红细胞尿、白细胞尿、管型尿及相应临床表现,可分为肾前性蛋白尿、肾后性蛋白尿、肾性蛋白尿;非疾病因素指生理性增高,一般无需处理。

潜在疾病: 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 糖尿病肾病 ; 膀胱炎 ; 尿道炎 ; 多发性骨髓瘤 ; 慢性巨球蛋白血症 ; 急性血管内溶血

原因分析

疾病因素

1.肾前性疾病:多为溢出性蛋白尿,是由于血液流经肾脏前的疾病引起,例如多发性骨髓瘤、急性溶血、慢性巨球蛋白血症、溶血性贫血等,这些疾病导致尿中出现大量低分子量蛋白,如肌红蛋白及血红蛋白。

2.肾性疾病:见于肾小球或肾小管疾病,前者是因炎症、中毒等原因导致滤过孔径加大或电荷屏障破坏,出现通透性增加致血浆蛋白大量滤出;后者是近曲小管对低分子量蛋白重吸收功能减退而致的蛋白尿。常见疾病有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肾炎、肾盂肾炎、毒性肾炎、重金属中毒、药物中毒等。

3.肾后性疾病:主要见于泌尿道炎症、结石、肿瘤、损伤出血等,一般不伴有肾脏本身损害。常见疾病有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精囊炎、泌尿系结石、结核、肿瘤,以及泌尿系邻近器官疾病,如急性阑尾炎、慢性盆腔炎、宫颈炎、盆腔瘤刺激等。

非疾病因素

属于生理原因所致,包括以下两种:

1.功能性蛋白尿:由于剧烈运动、发热、低温刺激、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处于青少年快速生长期等所致,属于一过性或暂时性偏高,通常无须处理,但应注意与肾脏疾病所致病理性蛋白尿相区别。

2.体位性蛋白尿:由于直立体位或腰部前突时引起,发生可能与直立时左肾静脉受压,或直立时肾的位置下移,使肾静脉扭曲而致肾脏处于淤血状态以及淋巴、血流受阻有关,常见于体型瘦长的青少年。

就诊科室

尿蛋白/肌酐比值偏高主要是由于肾脏疾病所致,可优先选择肾内科、泌尿外科就诊。若明确伴有多发性骨髓瘤、急性血管内溶血、慢性巨球蛋白血症、溶血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症状,也可到血液科就诊。

诊疗建议

1.肾脏疾病:肾病应依据病因、发病机制、病变部位、病理诊断和功能诊断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其治疗原则包括去除诱因,一般治疗(如合理饮食、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等),针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治疗(如免疫抑制治疗),合并症及并发症的治疗和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

2.肾后性疾病:若属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等泌尿道炎症和盆腔炎、宫颈炎等妇科炎症,以抗感染治疗为主,主要使用敏感的抗生素、抗真菌药物,可辅以理疗、坐浴等,必要时进行手术,如盆腔脓肿可进行穿刺引流。泌尿系结石以排石、碎石治疗为主。肿瘤则进行手术切除,辅以放化疗等。

3.肾前性疾病:多属于血液系统疾病,治疗一般包括营养支持,补充造血所需营养如铁剂、叶酸、维生素,输注血液所缺成分,放化疗,诱导分化,免疫抑制治疗,抗凝及溶栓治疗,靶向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饮食调理

饮食原则

尿蛋白/肌酐比值偏高者应注意调整饮食习惯,根据病因合理膳食,如清淡、富有营养,有助于疾病恢复。

饮食宜忌

1.肾脏疾病:限制食盐的过量摄入,控制水盐;宜优质蛋白饮食,包括动物蛋白如肉、蛋、奶,以及植物蛋白等,不同肾功能水平患者的蛋白质摄入量也不同,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宜低脂饮食,可进食多糖类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高的食物;宜低钾饮食,避免食用生的蔬菜、蔬菜汁,可将蔬菜烫过后食用;宜低磷饮食,避免食用动物内脏;宜高维生素饮食,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

2.肾后性疾病:总体上以饮食清淡为原则,在疾病早期可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以补充营养,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禁酒及浓茶、咖啡,以免影响恢复。

3.肾前性疾病:饮食以富有营养为主,宜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鱼类、瘦肉、蔬菜水果、蛋类等。溶血、贫血患者还应补充含叶酸、铁等丰富的食物,鼓励多喝水。避免食用一切可加重溶血的食物,如蚕豆。

生活管理

1.肾脏疾病:生活规律,如早睡早起、劳逸结合、合理安排日常。根据个人恢复情况,遵医嘱适当进行运动,以不感劳累为宜,一般推荐步行、慢跑、太极拳、健身操等有氧运动。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定期监测尿常规、尿微量蛋白及肾功能,定期复诊等。

2.肾后性疾病:早期应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好转后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注意个人卫生,尤其外生殖器部位每日清洗。病情恢复期前尽量避免性生活,某些疾病如淋病奈瑟菌所致宫颈炎,性伴侣也应进行相应检查和治疗。

3.肾前性疾病: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安排活动量,以不出现心悸、气短、过度乏力为标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预防感染。遵医嘱用药和定期复查,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减少和预防不良反应。

指标偏低

临床意义

尿蛋白/肌酐比值偏低属正常情况,无临床意义。

相关检查

尿蛋白检查

尿肌酐检查

参考资料

[1]王颖瑛.尿蛋白与肌酐比值和24h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26):99+101.

[2]朱联生.随机尿蛋白/肌酐比值测定在糖尿病肾损伤中的临床应用[J].安徽医药, 2010, (10):1196-1197.

[3]熊立凡,胡晓波.明明白白看化验单[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234.

[4]吴胜菊.慢性肾脏病居家护理手册[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20:285-287.

[5]葛均波,徐永建,王辰.内科学 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461-473,523-526.

[6]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 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537-547.

[7]谢幸,孔北华,段涛.妇产科学 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47-258.

[8]仇立云.血液系统疾病临床护理实践[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54-56.

[9]白玉,刘海龙.常见病的治疗与调养丛书 肾病的治疗与调养[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138-139.

相关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