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雷他定为什么晚上吃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指标概述

指标含义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是在人体内由凝血和抗凝血系统相互作用以维持生理平衡的产物,是凝血酶生成的标志物,可以灵敏的反映体内凝血状况,监测机体凝血-抗凝血的变化,对血栓形成前期和血栓性疾病的早期具有诊断意义,并且可以评价抗凝及溶栓治疗的效果。

缩写

TAT

检测价值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是反映促凝与抗凝系统平衡的标志物,可以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临床上与血栓调节蛋白联合检测,可以进一步提高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检出率。

指标偏高

临床意义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偏高的原因包括疾病因素和非疾病因素,疾病因素见于血栓形成前期和血栓性疾病,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心肌梗死等;非疾病因素包括妊娠、移植术后等。

潜在疾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深静脉血栓形成 ; 急性心肌梗死

原因分析

疾病因素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偏高提示凝血系统激活,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

非疾病因素

妊娠、移植术后可导致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偏高。

就诊科室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可就诊于血液科;深静脉血栓患者,可就诊于血液外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就诊于心血管内科。

诊疗建议

若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偏高是由于生理性因素导致的,则不需给予特殊治疗。

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以对症治疗、建立新的凝血与抗凝血动态平衡等方式治疗为主,一般采用肝素、血小板药物、凝血因子补充剂、纤溶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2.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治疗方法包括抗凝和溶栓治疗,通过有效的抗凝和溶栓治疗,症状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

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原则是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改善心肌血液供应,挽救濒死心肌,缩小心肌梗塞范围,及处理并发症防止猝死。

饮食调理

饮食原则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偏高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同时,还需要根据病因给予合理的饮食搭配。

饮食宜忌

原发疾病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应避免油腻、油炸、高盐、高脂肪食物。

原发疾病为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以富含维生素、低盐、低脂饮食为主,忌食辛辣、肥腻等食物。

原发疾病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且易消化,避免暴饮暴食及高脂肪食物。

生活管理

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应注意安全防护,避免发生摔倒、磕碰等加重出血。遵医嘱服用药物,定期复诊,如有出血征兆应及时就医。

2.深静脉血栓患者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严禁按摩和剧烈活动。患肢可适当抬高,利于静脉血液回流,缓解不适感。稳定期可适当进行功能锻炼,给予气压按摩。

3.急性心肌梗死在急性期时要注意卧床休息,改善睡眠,缓解期可适当活动。同时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使用缓解便秘类药物。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焦虑。

指标偏低

临床意义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偏低无临床意义。

相关检查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测定

参考资料

[1]李占君,焦婷婷,张成磊,等.血栓调节蛋白、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应用[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9,41(2):183-185.

[2]陈红兵,郑佐娅,王鸿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的检测和临床应用[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1,22(5):252-253,256. 

[3]陈惠中,陈斌主编.简明医师临床检验手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7.09:87.

[4]龙冠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相关进展[J].中外医疗,2020,39(3):196-198. 

相关指标